32年前,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这里发出

 邮箱网  0条评论  6171次浏览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10:36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2月23日消息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十号院内一座树木掩映的小楼,是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在地。32年前,一封电子邮件从这里发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时任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澄炯是这封邮件的参与者。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之所以选择‘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句话,是因为当时国内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我们想要传达中国人要走出去、向世界问好的想法。”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并将在多年后如此深刻地影响中华大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连接:第77个成员

“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进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首任理事长胡启恒曾这样形容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曲折过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接触互联网的人还主要是科技界和高校的精英,普通人对它的了解并不多。

那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承担了一个国家计委的项目, 就是建立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中心(NCFC),主要目的是把上面三家单位的40多个研究所的网络连接起来,使大家能够在计算机上共享资源、传递消息。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1993年, NCFC网络建立起来以后,教授们和研究工作者们发现国际互联网上有更丰富的科技资源,要想获取这些资源,必须跟国际互联网联通。

他们提出:“我们需要互联网!”

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接入国际互联网的问题迟迟没能得到解决。

直到1994年,中国科学院给国务院打了报告要求批准其代表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胡启恒一行为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一事专程造访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Neal Lane博士并达成共识——建立NCFC网直通国际互联网的连接。

同年的4月20日,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那时候带宽只有64K,虽然网速很慢,但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1994年到1997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改组中科院计算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不同于中国科学院其他研究所的是,这个机构是以服务为核心,而它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互联网。成立时,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在一个小胡同里,周围都是垃圾堆,环境非常差。

胡启恒曾开玩笑地说:可别小看了这地方,它连接着全世界!


连接让世界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1997年,网民的狂欢与热情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场迎战卡塔尔队这一场出线关键大战中达到了顶峰。中国论坛第一帖“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贴出后短短48小时,点击量就达到数万,众多传统报纸竞相转载,这让全社会意识到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鲜的上网冲浪的娱乐体验,还能够连接人与人、引起全社会情感共鸣。

中国互联网在当下所连接的,早已不是单纯的虚拟世界,而是现实世界的一切。正是因为“连接”,它才昭示出今天其所展现出的巨大颠覆和重塑力量。

改变:梦想照进现实

1995年,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口竖起一块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是中国第一则互联网广告。广告牌所在的路口是白颐路的起点,也是中关村概念的起点。

中关村,这个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地方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从20世纪90年代,网易、搜狐、新浪等一批门户网站问世,到BAT相继成立、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再到微信、移动支付、网络租车、移动视频等海量应用覆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沙集镇街景

地处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的东风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见到王静时,他正在家中二楼的工作室,通过电脑与买家聊天。“一口一个亲,刚开始觉得挺别扭,现在都习惯了。”

2006年以前,东风村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常年有1500人左右在外务工。王静曾是其中一员,在北京、广东都干过,打的最后一份工是在南京一家电动工具生产厂做操作工。“那时我每天上下班要骑车一个半小时,工作12个小时,工资才2300元。”

2009年10月,王静的网店开张,等了一个月,没卖出一件东西。王静至今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件“宝贝”是被广东韶关人买走的,还给了个好评,王静兴奋得半夜都没睡着,后来订单越来越多。

现在他一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上百万元,完全不是以往打工能比的。

短短几年,东风村也从无到有,建起250多家家具厂,聚集了42家物流企业,全村1180户超八成“触网”,年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

“土里刨食”的农业遇到“高大上”的互联网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北大荒,地处我国东北北端,是中国的“北大仓”。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垦荒,曾是这片黑土地历史的新起点。如今,科技的进步,也正在影响着北大荒和那里的新一代农人。

飞手任维新从厢货车里取出自己的无人机,准备作业。他有3台植保无人机,主要为当地及周边农户提供农药喷洒服务。

作业量最大最多的时候,任维新每天要完成超过100垧(15亩=1垧)地的喷洒作业,即便雇了两名帮手,还是忙不过来。

无人机1小时的作业面积,如果用人工喷洒需要2天。任维新感受着互联网和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憧憬着他们带给当代农人的全新“世界”。

依靠互联网,河南省卢氏县果角村教学点的马有才老师今年第一次给孩子们开了音乐课。教室里的大屏幕那头是县城小学的专业音乐老师弹琴领唱,这头则是班里17个兴奋不已的孩子。

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曾说,技术的应用才是科技成果的最好结局。而每一个梦想,都因为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

眺望:互联网之光

乌镇,一个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小镇,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

一场盛会让乌镇因“网”而变。

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科幻”感的未来生活图景:喝一杯定制营养的牛奶,坐一辆没有驾驶室的汽车,玩一场沉浸式滑雪飞行的游戏,在“魔镜”前就可以更衣购物……


位于西栅景区西北部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过去,对未来的“打量”是全球范围内特定的机构和有限的人群做的事情,如今,因为有了互联网,如何布局“未来”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众多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5G+VR”技术运用到乌镇女子巡逻队的日常巡逻工作中,通过新型5G单兵巡逻装备,把巡逻时的画面实时传送到移动指挥车大屏和指挥员5G手机端,使移动指挥车和指挥员能够同步监控、调度、指挥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智慧消防平台,智能全方位地监控消防设备和重点消防场景,借助火焰识别技术快速判断火情,借助5G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摄像头实现现场画面实时回传,利用VR技术专家可实施远程支撑调度,确保把险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互联网界有一句名言: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说,“有人说,互联网已经50年了,是不是发展进入了疲软期,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互联网未来发展还大有空间。”

2019年3月,在三亚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医生通过5G远程遥控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的微电极控制系统,为北京的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成功进行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全球首例基于5G的远程操控人体手术,手术双方相距近3000公里。

“凭借高速度、高清晰度、低延时等优势,5G带来的不仅仅是高速下载能力,还可以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面带来更好的体验,能够运用于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通过大连接,5G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厂。此外,5G技术还可以用于训练飞行员、驾驶员、工人以及教育、自动驾驶等。”邬贺铨说,未来,5G将渗透几乎所有领域。

在互联网领域,未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也难以想象,像过去25年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一样。

标签:电子邮件中国第一封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