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数字隐私没有那么脆弱

 邮箱网  0条评论  6345次浏览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08:45

分享到: 更多
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左林右狸

今年315晚会对精准营销的揭底,不但用耸人听闻的方式过高估计了精准营销的能力,还夸大了隐私的泄露风险。

偷窥Cookie确实是一种侵犯隐私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危害没那么大。比如,“你是男是女”,“你收入多少”这些数据,不是Cookie就可以拿到的。再说,除了Google这种级别的企业有足够的计算力去做用户分析外,那些破垃圾广告公司能挖掘出什么数据?不就是销售人员为了忽悠客户,才故意神化自己而已。说不定因为315这么一曝光,他们的生意还一夜之间就火爆起来。其实,别说他们的广告精准不到哪里去,就连靠这个吃饭的Google,很多人都愿意开放更多的个人信息给它,它目前都还做不到有多精准。

但确实,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个人隐私问题值得重视,特别是国内服务商普遍不靠谱的环境下。但在一个成熟的信息化社会里,个人信息的应用场景又需要用户自己去做抉择。比如在一个假定可靠的信息服务商面前,选择将个人信息尽可能开放的话,也许可以得到一个非常聪明的虚拟助理。它知道你需要什么信息,知道你要购买什么商品,知道你潜在的朋友在哪里,而且,它不需要你提出要求,就会自动适时给你提出建议。所以很多人为了这些诱惑,总是轻易把个人信息拱手送出。其实,要达到这种多赢的理想状态,需要有很多先决条件。

首先得有一个前提,就是如何假定一个服务商是可靠的?这不是靠口号,就算Google把“不作恶”写入企业基本法也没用,必须依靠同时具备有惩罚和奖励功能的社会机制。惩罚机制就是法制,比如有“不正当使用用户信息”的明确处罚条例和执行机构。国内的服务商不靠谱,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有效的惩罚执行机制。至于奖励机制,就是这个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只能在诚信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惩罚机制靠不住,这个奖励机制在现在我们的市场上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比如现在的杀毒软件靠制造病毒赚钱,比如现在安全应用喜欢偷用户文件……

缺乏可靠的服务商,我们只能靠自己,要学会自己盯住信息的开放权。比如安装一个手机应用的时候,它会提示你他要读取通信录,要知道你目前的位置等等。这些选项,尽量认真看。时至今日,连手电筒的应用都有申请要读取通信录和位置,类似这种应用就可以直接删了,试都不用试。至于用户选择之后,应用会不会偷偷修改授权,这个由系统决定,安全的系统是不允许应用擅自修改权限的。所以,一般小白用户就不要动不动就刷ROM,特别是哪些心术不正的第三方ROM,刷完后,他获得最高权限,跟你耍流氓,手机一秒钟变锤子,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一般情况下,有了品牌的大手机厂商还是可以假定可靠的。山寨机的话,我们要考虑的就不是隐私被侵犯,而是话费被侵犯的问题。

最让人失望的是,很多应用根本不具备处理用户信息的能力,他们要收集这些信息,根本就没有想过提供个性化服务,而是一心想着利用这些数据去干一些只有他们自己获利的事情,至少还可以卖给那些光会忽悠的广告公司。要知道,没有几个公司能够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去提供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所以,开放太多的个人信息毫无必要。当然,社交类别的应用除外。


数字隐私没有那么脆弱,能帮你自动登录网站的Cookie也偷看不了你的密码,只要你自己不去填写问卷,不安装会偷文件的所谓安全软件,不乱下载东西,不看成人网站,不把电脑随便让人拿去修理,不在手机上存艳照……那么,数字隐私的安全,基本还是在用户自己手里的。目前,可以用更多个人信息的开放换取便利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虽然说Cookie没传说中那么可怕,但个人信息,还是先尽量紧紧捂住为妙。在银行、知名电商这些可靠的服务之外,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对其他网站过于诚实。在诸多企业作恶无底线的环境中,作为用户,考虑什么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这种话题实在是一种笑话。其实,要不是315提醒了我们还有人在苦哈哈地利用个人信息去忽悠客户的广告费,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相比各种被抢钱的现象,我们的隐私算什么?

(左林右狸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家简介:左林右狸,雷锋网创始人林军、笨狸二人转,负责互联网业界八卦和无厘头,绝不卖萌!坚决不卖萌!

文章来源:网易科技

标签:cookie用户隐私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