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支付风起,央行数字货币走向大众的机遇与挑战

 邮箱网  0条评论  8870次浏览  2021年04月22日 星期四 10:21

分享到: 更多
邮箱网讯 4月22日消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的支付方式已然发生变化,尤其是疫情的到来更是加速了支付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作为一项富有前景的创新,数字货币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

在4月18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监管人士、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相关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纷纷发表了对数字货货币的观点,并围绕各国央行如何推进数字货币、不同国家的央行如何进行跨境协作、私营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可否共存等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座无虚席的论坛会场掌声阵阵。

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稳步推进

正如现金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债权一样,目前各国央行开展数字货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批发型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各个金融机构将使用这类货币买卖金融资产;一种是零售型CBDC,这种货币主要适用于零售场景,用于支付商品、或向他人汇款等。

其中,零售型CBDC是不少央行开展数字货币的切入点,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其在零售CBDC的发展中走在了世界前列。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主席艾赫迈德·阿里·阿尔·沙耶赫在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在零售领域,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前景广阔,目前开展的试点项目已取得了较好效应,并积累了相当深度的经验。

艾赫迈德·阿里·阿尔·沙耶赫还称,从根本上讲,零售型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可以加强主权经济体内部之间的联系,还有利于私营企业和公营部门的转型,同时也能帮助推动国家或地区的无现金交易,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提到,中国央行最开始做数字货币主要是从零售角度考虑的,中国零售市场巨大,拥有14亿用户,因此开展数字货币的初衷就是为建立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而非要做批发系统或是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中国央行正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先是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随后到2020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测试地区。伴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地方政府、银行和相关机构多方发力,共促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在论坛上总结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经验。他还透露,目前人民银行正在考虑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在更多场景、更多城市进行试点,例如在未来的北京冬奥会试点场景中,数字人民币不仅会对境内用户开放,也会面向国际用户。

李波还称,数字人民币的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在数字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之前,中国央行将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做好试点,扩大试点项目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监管数字人民币的使用。

除了中国外,泰国银行助理行长瓦奇拉·阿罗姆迪表示,2021年泰国也将推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起步初期,泰国银行将主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其次是金融稳定,再者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在系统设计上,泰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倾向设计成双层制或者二元制的系统,以缓解对金融中介的作用。

央行数字货币的互操作性面临挑战

在谈论了各国央行如何开展数字货币后,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问题也被提及。随着跨境支付规模越来越大,支付的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因此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作为一家全球支付机构,贝宝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邱寒称,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直接使用数字化来处理资金流,数据显示,使用数字支付的企业,业务增长率是没有使用数字支付企业的四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支付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增长。

尽管跨境业务的增长为数字货币提供了先天条件,但数字货币之间要想实现跨境支付,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一个现实问题就在于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互操作性较为复杂。周小川认为,由于涉及众多央行主权货币问题等复杂问题,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还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宏观调控和货币主权需要,有些国家的汇率制度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有的国家还有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这些制度并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取消的。即便按照现有的体制,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便利性,但也不是某一个货币一统天下。”周小川称。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奥古斯汀·卡斯滕斯表示,当前很多央行在数字货币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在本国推行央行数字货币,但要注意的是,各国之间也存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互操作性的机会,借助这一机会,各方可共同打造一套彼此兼容的央行数字货币网络,这样将使得跨境支付以最高效的方式运行。

“目前,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有一些试点。”奥古斯汀·卡斯滕斯说道。如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来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而一旦互操作性可实现,就能够消除标准不同带来的难题,并且让外汇交易和支付结算变得极其简单,进而可以探索出一套以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支付的无缝连接的方式。”奥古斯汀·卡斯滕斯还称。

在这一过程中,李波强调,数字化人民币的发展重点目前仍是推进国内使用,目标绝不是要取代美元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国际货币。就人民币的国际化来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监管的目标是让市场来做出选择,实现进一步的国际化,建立一个健康的支付生态系统。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CEO哈维尔·佩雷斯·塔索称,多国央行要想打通数字货币互操作性,首要就是建立好基础框架,把结算等机制和功能结合起来,其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不同系统的兼容。

私营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能否共存

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同时,还需注意的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营加密货币也在如火如荼得运行着。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区别是什么?两者能否共存?与会人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瓦奇拉·阿罗姆迪称,两者的区别在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起,承担着法定货币的职能;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更多是一种可投资的资产,并不能看作是由央行发行的有储值功能的货币。

奥古斯汀·卡斯滕斯的观点与之相似,他称,目前比特币或稳定币已承担着部分投资方面的性能,如进行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等。但由于它们的发展还处于早期,到底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一职能,还有待观察,这也是各国关注的重心。

李波同样指出,加密资产是投资的选项,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品。目前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正在研究如何监管这类投资工具,以确保对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他进一步表示,如果稳定币等加密资产能够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解决方案的话,就需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监管规则,也就是说,要比比特币当前所接受的监管规则更加严格。

周小川强调,不管是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我们经历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现金融脱离了实体,比如影子银行、衍生品这些纯粹变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的投机交易,和实体没有联系了,就容易出问题,以至当时一些国际大行的领导、交易员们看不懂,很难做好内部控制。”

标签:央行数字货币数字支付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