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习惯了就好了!

 邮箱网  2条评论  8991次浏览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10:19

分享到: 更多
文/酷邮差

当我们习惯了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免费服务的时候,我想到了免费邮箱,免费企业邮箱。

免费催生了一大堆的互联网产业,免费可以圈用户,免费可以产生商业化价值,免费服务于大众,免费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可以成为3.15被曝光的对象,但是终究它还是一个“免费”服务,我们看到关于新浪免费微博的商业化大讨论,在免费的背后其微博商业化的进程并不轻松。

我们看到面对央视3.15被曝光互联网公司的绝地反击,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消费着免费,这样的逻辑正成为一种合理的逻辑,有时候免费依然与消费划上一个等号,因为免费所面对的大众依然是“消费者”,只因为这一次源自免费。

我们浏览一个网站的时候,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会有一个叫做Cookie的东西,Cookie很重要,隐私很重要。Cookie是一个高科技,享受高科技的同时,隐私有时便会变得并不那么重要。那些Cookie记录了你的个人兴趣、爱好,这对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很重要,我们在呼唤一个时代,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问题”如影随形。

我去新浪首页浏览到一则京东的广告,广告所展示的是京东的商品信息,如果你与我都是京东的准用户,此刻我们看到的广告展示页面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这些商品曾经我们浏览过或收藏过,这与大数据挖掘有关,你喜欢么?至少大数据在今天已经很普遍,这不是洪水猛兽,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瞥见它的神奇威力,这是科技的力量。

在3.15之后,我看到媒体对于CNTV网站关于Cookie的口诛笔伐,原因很简单,央视去讨伐Cookie,而Cookie问题本身也存在于央视,或者Cookie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业界尽人皆知并一直存在的一个“技术问题”。Cookie跟免费没什么关系,但此时我依然想到了免费,你去浏览CNTV看视频、看文章的时候你享受着免费的视频与资讯,你为此付费了么?

很多时候浏览国外科技站点,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新闻、也不是资讯的终极页面,而是一则广告,然后在广告的背后有一个关于这则新闻的阅读链接,我忽然明白我的阅读行为是免费的,资讯站的原创文章的价值在这一刻被转化,通过广告的形态,这个我可以理解,这样的逻辑是在一种合理的范畴之内,如果我选择阅读,那么我就要观看一条广告。

说到这里,作为Gmail的用户我将不会去计较Gmail给我提供的精准广告是否影响了我对Gmail的感官体验,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个人注册的Gmail账号是免费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Gmail的精准与Gmail的安全依然没有半毛关系,至少在Gmail里我浏览的每一步均是https加密的,我觉得选择一款免费邮箱安全性第一,其次是便捷性。

对于现在的我来讲,更倾向Gmail,喜欢Gmail的缘故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可以看到Gmail虽然有精准广告,但是Gmail却做了非常明确的广告标识,而我的Gmail邮箱的收件箱里的垃圾邮件几乎为0。换一个角度你或许可以很容易理解Gmail,那就是谷歌的搜索结果依然很公正,左侧为搜索结果,右侧为赞助商广告,同时,广告和搜索结果会被明显的标识出来。Gmail也一样,Gmail的广告不是放置在你的收件箱,他会划分一个区域给广告主,你会分辨的很清楚,哪些是邮件,哪些是广告。如果你的免费邮箱的收件箱里充斥着你从来没有订阅过的邮件或者是非许可的邮件,我想这样的体验会更糟糕?我已习惯了通过免费邮箱去浏览一则广告,但是这则广告不应该出现在收件箱。

很多事情在中国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会变得很有意思,我很习惯用百度,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我根本用不了Google搜索,不是因为Google搜索做的不好,而是经常时断时续。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也会困扰我去使用Gmail邮箱。有人说男人是理性的动物,女人是感性的动物。如果给Gmail邮箱做比喻,我更愿意讲Gmail比喻为男性,而对于我来讲一个好的邮箱依然会有一个本真的东西,所有的一切优化与升级皆源自邮件,邮件的收发速度,邮件的效率提升,邮件的便捷应用。我们看到新版的Outlook的metro风格很酷,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除了更炫的Metro风格外,新版Outlook的很多地方的用户体验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酷”与良好的用户体验并行不悖。

当我试着从百度去搜索微软刚刚落地中国的office 365服务的时候,我发现百度的联想关键词居然联想到了“office365破解版、office365激活、office365下载以及office365破解”。我在想这或许是一个百度的算法?导致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搜索该关键词的人颇多吧,仔细看“破解”除了与版权有关外还与免费有关,因为版权便意味着收费。

在谈到百度的时候,我想到了谷歌,谷歌有Gmail,但是百度没有。百度为何不推出一个Bmail,以百度的实力这个应该不是一个难事,但是百度没有去做,各种缘由真的是所谓的“鸡肋”问题么?如果说老牌的互联网三座大山新浪、搜狐、网易均有自己的免费邮箱,互联网新的三座大山包括腾讯、阿里也纷纷推出自己免费个人邮箱的时候,百度依然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或者应该把这个任务交给颠覆式创新的360最恰当不过了。当然,也有好事者讲到京东推出免费邮箱的种种可能性,随着京东向着平台化方向转移,这不是没有可能,至少阿里已经推出了个人的免费云邮箱了,京东云加上一个京东邮箱也并非痴人说梦。

有人说,免费邮箱对于绝大多数门户网站而言就是一个鸡肋,所谓鸡肋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则比喻无意义,但是不忍心舍弃;二则比喻孱弱的身体;也有因为鸡肋吃的时候比较麻烦,所以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

但我以为免费邮箱还真的不是这样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互联网产品。比如互联网账号的能力、通行证的能力,以及前仆后继为了改造电子邮件而努力的斗士们,比如Mailbox、Sparrow以及知会。

以网购为例,用户需要购买一款商品的时候,那就一定要注册一个会员,此时就需要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这个地址一般讲是私人邮箱,当然免费的个人邮箱注册依然占了大多数。在这里邮箱帐号即是你的个人互联网通行证,从这一点上看个人邮箱依然非常重要,只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OTT业务的发展,传统的信息传递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电子邮件作为载体,此时包括语音、视频等大文件的传输变得非常重要。

有中国邮箱网网友曾对目前业界电子邮件普通附件的支持表示了质疑,质疑各家免费邮箱厂商或企业邮箱厂商将附件大小扩容至50M或者100M实属毫无意义,为何要提高普通附件容量的大小标准?我想如此说法多半是为了迎合市场罢了。因为按照一般的网络附件传输经验,这样的邮件一方面会给整个邮件服务器增加负载不说,单纯就发送的速度来讲,大的普通附件传输实际上反而降低了电子邮件收发的速度。

在解决邮件传输大附件的问题上,个人及企业云存储产品将为电子邮件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看到诸如腾讯微云、网易云笔记以及搜狐企业网盘等类似的个人或企业服务与个人免费邮箱很好的衔接,那么至少这样的一些变化必将给电子邮件产业带来更加深远的变化。

在免费邮箱的商业化逻辑中,正常的思维是个人免费邮箱到个人收费邮箱,免费企业邮箱到收费企业邮箱,我们可以将免费比喻为圈地,那么收费则是在免费基础上的升华,但这些或许还不够。

我们看到了谷歌对于Gmail的定义,“Gmail,不仅仅是电子邮件!”,那么围绕电子邮件的社交化应用(联系人)、云存储(网盘)、在线预览(在线office)、日程(日历)、VOIP(网络电话)、视频通话等更像是一个网络应用商店,应用商店的基础是电子邮箱,应用商店里有很多基于免费之上的商业化产品就成为一种必然。

这几天,看到了来自Tech2ipo的一个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分析文章,根据来自新浪及腾讯的官方数据,在2012年度腾讯微博的用户数是5.4亿,新浪微博的用户数据是5亿。如果我们简单的将一个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据做最直观的对比的话,你会认为腾讯微博比新浪微博强么?文章分析:“尽管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在用户数上不分上下,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在影响力上,腾讯微博完败。”

最新调查显示,新浪微博在中国市场同类社交媒体市场占有率为86.6%,如果腾讯微博没有其它腾讯社交网络的支持和互通,腾讯微博的总用户数和日均活跃数也难以乐观。

此刻我想到了邮箱,对于邮箱行业而言,免费邮箱注册的总用户数量作为一个邮箱产品统计的范畴,被业界津津乐道;但隐含在其背后的邮箱用户活跃度、使用率、功能需求,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比如基于电信运营商用户的个人手机号码邮箱更多的是源自于管道的能力,或者比如手机对账单的功能,还有比如QQ邮箱的联合登陆认证能力,可以让用户很轻松的往来于邮箱、IM、电商网站之间,这是一种认证与融合的能力,当然还有国内起步最早的网易邮箱,作为一名网易邮箱用户你去翻看10年以前的邮件你还是可以找见的,但是其他的邮箱可能早已将你的历史邮件清空了,这是一种邮箱情节的体现。当然这样的能力还包括基于邮箱产品的互联网服务延伸、在线产品的融合与互通,移动互联网的布局等等,良好的产业商业化模式将进一步促进邮件产业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

免费邮箱还仅仅是一个邮箱产品么?免费邮箱的最终形态将不仅仅以邮箱的形式体现,他是一个载体,基于通道的能力,完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文字通信,仅此而已。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App之上的免费应用层出不穷,我们依然可以给APP应用划分为两大阵营,免费和收费的APP应用。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玩过一些手机游戏,只要是免费的多半会掺杂的广告、推荐,或者电子购物卡、虚拟货币。能够让我们可以玩下去的原因依然是用户所需,此时的你或许不会过多的考虑到SDK的问题,你所向往的或许是“摇一摇”所带来的快感,而此时与你的隐私而言这将是矛盾的复合体。便捷的消费体验与隐私的争论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免费邮箱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十多年的时间,免费的互联网服务依然不会消亡,免费邮箱也一样,免费不是一种鸡肋,虽然有时候看起来让我们忧心忡忡,但是你却对他不离不弃。

免费邮箱,习惯了就好了!

文章来源:中国邮箱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标签:免费邮箱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