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重摆飞信棋局 重构需先破短信业务模式

 邮箱网  0条评论  5664次浏览  2013年04月18日 星期四 11:18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 电子邮件频道】4月18日消息,在移动互联网战略推进过程中,被视为中国移动关键入口的“飞信”业务,受到了微信的巨大冲击。不愿自甘落败的中国移动,不得不重摆“飞信”棋局,而第一步棋子落在哪?中国移动已然明了。

重构飞信,这不是今天才有的话题,而在当下,却显得格外耀眼。作为重构飞信的开局之作,中国移动将手伸向了独食飞信业务的神州泰岳。近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发布招标公告,中国移动将对飞信系统的开发与支撑工作进行招标,在中标后的一年中,中移动将向这些项目投资6.38亿元。这也意味着神州泰岳的“垄断”服务宣告结束。

飞信正在走向新的开始,中国移动希望通过改革旧的运营模式,引入新的合作伙伴,强化市场化运作的利用,重现飞信昔日辉煌。更重要的是,中国移动寄望飞信重构成其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入口,以实现与微信抗衡的能力。

那么,重构飞信是否能将中国移动带入新的轨道,业界充满疑问。对此,IHS行业分析师赵海林表示,如果重构后的飞信还是其短信业务形式的延伸,仍难以与OTT形成抗衡。关键的问题是,飞信不仅要改变业务形态,更重要的是体制变革。

飞信的失衡

谈及飞信,我们不得不重新回顾一下其昔日所取得的成就。

飞信最早起源于北京移动,作为中国移动试点的地方公司,北京移动承担飞信所有的运行平台与软件开发等工作,当时的合作伙伴为易通无线。2006年,中国移动希望打造属于中国移动综合的IM品牌。基于此,中国移动与易通无线分道扬镳。

2006年底,神州泰岳中标北京移动飞信项目的运维支撑外包业务,由此开启了中国移动与飞信快速发展的道路。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平台,借助免费短信、手机与PC的互通等特性,飞信在一些非互联网IM用户中得到追捧,并迅速壮大。2008年,中国移动将飞信业务的运营权划拨给卓望信息,开始将飞信从北京向全国推广。

为确保飞信的正常运营,从2007年起,中国移动6年来支付给神州泰岳的外包飞信的研发和运维已超过30万。这一投入,对于尚未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市场而言,非常有效,加之中国移动强大的推广能力,飞信早期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态。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飞信同时在线用户远远落后于前面七位,市场份额几乎无法统计,第二季度飞信依然榜上无名。但到了 2007年第三季度,飞信一举超过阿里旺旺、Skype、网易泡泡等,成功坐上了国内IM市场的第四把交椅,仅次于QQ、新浪UC以及MSN。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的普及,尤其是微信、米聊等新一代IM业务起来之后,对飞信市场进行蚕食,飞信开始陷入发展困境。没有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绝佳机遇,又忽略了飞信特性的发展,即使最简单的不同运营商用户之间的互通也到了2012年才开放,而开放的原因更多的是意识到了微信的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飞信用户规模为9932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为531万。业界普遍的观点认为,飞信已走向没落。对此,神州泰岳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飞信的活跃用户从7000多万增长到1亿左右,这是在去年一年内发生的事,所以说飞信“没落”非常牵强。而赵海林则指出,2010-2012年连续三年飞信活跃用户在8000-9000万左右,增长缓慢。

反过来看看微信,从2011年1月推出至2012年年底,微信用户已经快速增长到3亿,月活跃用户超过1.2亿。DCCI创始人胡延平预测,2013年微信活跃用户将达3.8亿以上。这与飞信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为何发展多年的飞信业务却敌不过微信。除了基因之外,最大的败笔就是将飞信业务列入KPI考核进行推广。这看似有效的推广方式却为其埋下了隐患。一位接近飞信运营团队的人士表示,飞信的推广要求各省运营商配合并下过指标,结果有的省运营商为了完成指标给安装飞信的用户送油,只要安装飞信就可以到超市领桶油,每月有几天用户就涨,过后就跌。   

采用非主流方式实现对飞信用户的快速增长,在失去政策压力便快速衰弱,这是KPI考核留下的隐患。中国移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据了解,在2013年中国移动的KPI规划中并没有把飞信列入其中。

引入新元素

飞信业务低于市场预期,让中国移动不得不重新调整飞信业务结构,而率先开刀的是与其有着六年合同之久的神州泰岳。

在长达六年之久的合作过程中,神州泰岳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后期的合同续签过程中,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才得以敲定。在2012年10月31日第三次合同到期后,业界曾传出双方将不再合作,尽管这一消息被官方否认,但双方之前的合作却改写了以“年”为单位的续签方式,已是不争的事实。

神州泰岳昨天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新媒传信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就2012年11月1日~2013年6月30日期间的飞信系统开发与支撑的主要工作内容的商务谈判已经完成,正在办理合同签署的有关手续。此次中标合同金额共计3.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同期发布一份招标公告,将以新的模式来确定下一位合作对象。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此次招标中,除了有神州泰岳之外,华为与中软国际也参与进来。

公告显示,此次招标共计四项,分别为飞信业务的基础服务、无线产品、同窗以及公共服务子项目,合同金额则分别为31131万元、12421万元、11903万元、8392万元,共计6.38亿元。合作周期为中标后一年,起始时间以双方约定为准。

此次招标是否意味着神州泰岳的飞信结局?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副经理宁宇表示,此次招标旨在引入更多的竞争者,优化服务商选择模式。“招标是引入鲶鱼,泰岳并未出局。”

这意味着未来飞信至少将出现两家服务商运营,那么,业务将如何分配?科技博客《虎嗅网》援引了解招标事宜的财经人士的分析称,从以往配合和熟悉度上来看,主要的3.11亿元规模的飞信业务基础服务子项目或将仍会花落神州泰岳。而华为和中软国际有望获得1.24亿元的飞信业务无线产品子项目和1.19亿元的飞信业务同窗子项目。据了解,无线项目、同窗项目等属于飞信新开发项目,与原产品形态交集少,发展起来不受技术、数据整合等牵制。

改革短信业务模式

实际上,中国移动一直有着明确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早在2012年,中国移动就提出了 “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十六字方针。面对微信的冲击,中国移动对飞信业务进行升级与重定义。

根据中国移动官方最早对飞信的定义,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而在当下,中国移动更是将飞信定义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可以跟中国移动的其他产品功能结合,充分和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全量用户默认开通飞信。

中国移动对飞信寄予厚望。针对飞信下一步的发展,中国移动已组织召开多次内部会议,而在最近召开的飞信重构专题会议上,中国移动明确表示,将重新重视移动互联网业务,飞信将被重构成为其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入口,以对抗微信。

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招标公告中,中国移动透露出飞信未来一年的路线图:为飞信手机版增添视频通话等功能,此外还拟在手机桌面、ROM等方面增加用户黏性。   

据了解,自飞信商用之后,中国移动曾对其进行了多次升级,并针对特定用户全体进行了功能研发,并吸引了一定的用户。神州泰岳董事长王宁此前透露,飞信的活跃用户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的办公人员和学生人群,加起来大概占总活跃用户90%。

飞信重构实际是对现有业务的强化与进一步完善。重构之后是否真的达到预期效果,业界似乎并不太看好。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认为,运营商不具备做好增值服务的这种基因,因为运营商的飞信等应用业务大都采用外包的方式,外包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自己的研发团队,没有知识产权,受制于人,产品和服务业没有延续性。

而赵海林认为,飞信业务的重构更多的是延续其短信业务的模式,细分出来搞高校用户群,政府/企业用户群等。这种细分,对飞信业务的发展不是决定性的。“重构后的飞信如果还是其短信业务形式的延伸,将很难与微信等OTT业务抗衡。“他认为,飞信要发展,不仅仅是业务的细分,还需要机制上的变革。

文章来源:

标签:微信飞信中移动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