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商人们的危与机

 邮箱网  0条评论  5947次浏览  2013年06月18日 星期二 08:51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6月18日消息,自“棱镜门”秘密6月5日被爱德华·斯诺登曝光后,对政治界、外交界和军情界的冲击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这一风波同样在经济层面构成不小的杀伤力,让商人们感受到了危机。

被直接点名的几大IT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谷歌、雅虎、YouTube、Skype、AOL和PalTalk——已纷纷展开公关攻势;此前一直左右逢源、闷声大发财的全球情报外包公司博思艾伦顿时在美国国内和海外市场两头受压;美国的智慧产品出口复兴计划,以及欧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也必将受到“棱镜门”的影响。

不过,任何危机对于商人而言,都既是“危”,也是“机”,“棱镜门”也不例外。

首先感受到这种经济层面冲击的,自然是9家被爆料者直接点名的美国IT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谷歌、雅虎、Y ouTube、Skype、AO L和PalTalk。除了名气不大的PalTalk,另外8家IT公司都是具有全球市场和商业利益的巨头,而IT行业最大的利益扩张点,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互通性,其取信于海外市场和客户的关键,则是市场、客户对企业的信赖,这种信赖的基础,又是对企业保障客户基本信息、隐私和数据库安全的信赖。

正因了解了这一点,以往美国(或任何一国的)IT巨头们往往在“安全”、“信赖”上做足功夫,对防火墙的执着追求和狂热炒作,对拒不配合各国政府审查要求的刻意强调,其用意无不在此。

而“棱镜门”的曝光让这一精心营造的公关形象毁于一旦:倘真如斯诺登所言,美国国家安全局(N SA)对于本国IT巨头们的数据库可予取予求,如入无人之境,而这些IT巨头对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却依旧对客户和市场自欺欺人,则所谓“安全”、“信赖”又如何靠得住?谷歌总裁施密特最后一次炫耀自己在面对外国政府审查要求时“不作恶”,是6月2日,此时距“棱镜门”曝光、他的公司被指责配合国家安全局“偷窥”,只不过还有3天时间。

到了这一步,上述企业迅速开始感到不安,因为美国和其它国家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担心,可能严重影响其商业利益,因此这些公司已纷纷展开公关攻势,希望借此挽回影响。

谷歌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致信美国总检察长和联邦调查局长,询问“能否允许公开披露政府情报机构调查谷歌客户信息数据的要求和范围”,他强调谷歌的行为系“在有效法律要求下进行”,并“为服务提供了加密,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安全工程师”,甚至“一直在抵制政府对用户数据的‘过分的’查询要求”。他特别强调,一些报道称,政府有权“不受阻碍地进入谷歌数据库”是错误的。

而Facebook的总法律顾问泰德·乌尔约特走得更远,不仅要求政府公布调查权限、范围,还进一步要求美国和各国政府在相关调查中“更透明化”,以使公众产生更多安全感。在他看来,由于政府一直拒绝对“透明化”要求做出积极回应,公众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安全性已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而这已影响到Facebook的公司利益。

正如《华尔街日报》和《技术情报》等所评论的,这些公司在“棱镜”曝光后,一直忙于消除公众正在滋生的一种看法,即这些公司已参加了N SA牵头的“棱镜”项目,其用户隐私安全正受到间谍程序的威胁。

正因虑及此,谷歌和Facebook才迫不及待地否认自己是N SA秘密计划的合作者,微软和雅虎也发表了类似声明。但问题在于,首先,他们都不否认“在现有法律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了其所要求的信息和数据;其次,由于政府和N SA在“透明化”问题上装聋作哑,它们无法向公众和市场说明,自己究竟做或没做过什么;第三,斯诺登随时可能继续爆料,谁也不知道他还会说什么,更不知道他究竟还掌握些什么。

其次受到冲击的,是直到6月10日还是斯诺登东家、至今还是N SA“打工仔”的博思艾伦公司(Booz Allen)。

“棱镜门”曝光前,这家公司可谓左右逢源,闷声大发财。一方面,作为美国情报圈最大的外包商,其“打工”的美国情报部门不仅有N SA,还包括美国陆、海、空军,海军陆战队、美国宇航局、国土安全部、内政部和其它许多情报机构;另一方面,这家公司在许多被斯诺登指为“棱镜门”受害者的亚欧国家、地区开设分公司、办事处,同样赚得盆满钵满。仅2012财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就高达57.6亿美元。

如今“棱镜门”曝光,博思艾伦公司的处境顿时变成了两头受压。在美国官方,许多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开始反思情报外包机制在“棱镜门”泄密问题上所需承担的责任。众院少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指出,仅去年在绝密领域“打工”的外包企业雇员就多达48.3万个,而在该领域工作的在编政府雇员总数仅79.1万。原本在美国财政紧缩、军情开支缩水的背景下,博思艾伦等外包商商机一片大好,“棱镜门”一出,一切都变了样;在海外市场方面,纵使博思艾伦长袖善舞,要消除客户和市场的戒惧之心,只怕很不容易。

此外,可能遭遇经济层面危机的,还有美国的智慧产品出口复兴计划,和欧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

对于前者,奥巴马政府把宝押在“智慧附加产品”上,即不在初中端制造业领域和新兴国家纠缠,集中力量在美国最擅长的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而这类产业几乎无一例外和“大数据”、信息交换有关。“棱镜门”的横空出世,恐怕会给这一如意算盘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于后者,正如许多欧洲媒体所言,隐私问题已开始毒害欧盟和美国间关系,并可能影响两者间启动关于泛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欧洲议会社会党党团领袖汉内斯·斯沃博达已表示,欧洲不能牺牲数据保护,换取和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许多欧洲评论家指出,欧盟曾多次迁就美方就数据交换方面所提出的苛刻要求,包括2010年允许美国财政部在“必要时”获得欧洲公民的银行账户信息,2012年允许美国当局调查跨大西洋航班乘客数据信息等,理由都是“打击恐怖主义和严重犯罪的需要”,但如今在欧洲,人们开始纷纷惊呼“这样做太冒昧”。

原本对于启动泛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欧洲各国就有许多分歧和疑虑,认为对自身而言,当务之急是更好地协调与新兴市场的关系,而非在潜力已挖掘到极限的欧美间反复折腾。此次“棱镜门”一出,无疑令质疑派、反对派士气大振,他们如今可以理直气壮地高呼“欧美间的‘无障碍设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自“棱镜门”曝光以来,围绕这一谈判的争议突然成了欧洲各大媒体最热门话题之一,这对许多意在借该自由贸易协定搭车发财的企业而言,无疑不是什么好消息。不仅如此,德国、瑞士等国已开始放出重新审查与美国间电信合作项目的消息。

当然,任何危机对于商人而言,都既是“危”,也是“机”“棱镜门”也不例外。

“大数据”时代已不可避免地来临,因噎废食既不可取,也做不到,那些被“棱镜门”波及到的IT巨头,谁能率先通过公关攻势“突围”,谁就能转祸为福,抢到比“棱镜门”事发前更大的市场份额。而那些与“棱镜门”无关的同行,面前的机会就更大了。

对美国而言,政府开支紧缩是长期趋势,佩洛西等人“放弃外包”转而全由政府雇员担负机密情报工作的提案,在望赤字如泰山、视增税如猛虎的美国,是只能当作谈资,无法真去推行的。“棱镜门”对博思艾伦是“危”,对其它类似外包公司却是“机”。

对于其它国家,“棱镜门”的曝光将令他们更容易说服挑剔的议员和纳税人,必须为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多投资,多下功夫。欧洲议会已有人对欧盟自己在互联网数据保护方面的一贯漫不经心表示反思。而这对许多美国以外的IT和信息安全企业而言,正所谓“祸之福所倚”了。陶短房(知名专栏作家,国际政治、经济评论人,旅居加拿大)

经济表情

几家被爆料者直接点名的美国IT公司都是具有全球市场和商业利益的巨头,而IT行业最大的利益扩张点,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互通性,取信于海内外市场对企业保障客户基本信息、隐私和数据库安全的信赖。


文章来源:搜狐IT

标签:谷歌微软雅虎棱镜项目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