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郑志昊:腾讯最大开放平台怎样炼成

 邮箱网  0条评论  2593次浏览  2013年08月16日 星期五 14:33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8月16日消息,在QQ空间的LOGO墙前,郑志昊端坐在中间,和一帮同事尝试着各种Pose准备拍照,摄影师似乎都不满意,他突然蹲下来躺到了地板上。领导的这一举动把摄影师都吓了一跳,随后一句“太完美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几个月前,郑志昊刚由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社交平台部总经理升职为公司副总裁,分管社交平台和开放平台。从2006年进入腾讯开始,他率领着QQ空间团队一路狂奔。Qzone产品形态由小窝到空间,再到SNS几经升级,月活跃用户也从几百万飙升至今日的6亿多;51.com、人人网、开心网,竞争对手数番轮换,当他们走向式微,QQ空间却开始大把赚 钱。

就在《环球企业家》记者走进腾讯大厦15楼的一个星期前,腾讯在2013年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截至2012年底,腾讯开放平台已有超过54万家网站通过QQ互联登录分享,给开发者的收益总额累计超过20亿人民币,注册应用超过35万款,有超过80万的注册开发者,9成以上取得收入。

这次大会上,外界把焦点对准如日中天的微信,几乎忽视了以上这些惊人数据背后的支柱产品并非微信。在腾讯目前的8大开放平台中,相比刚刚开放不久的微信,两年前首个被开放的QQ空间已成为最大的开放平台。郑志昊称,目前无论是收入还是与第三方的分成,QQ空间都是NO.1。

Qzone已成为腾讯的又一头“现金牛”。而鲜有人一探究竟,这头“现金牛”是如何养大的?

它的背后,是一群地地道道的极客。有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一款App一度登上该类产品排行榜首位;有人下班回家焊制一个绑在风筝上的航拍器;更有甚者干脆纠集一帮同事做起了“技术慈善”。

他们是一帮经历略带传奇的技术“怪咖”。QQ空间技术总监黄希彤不愿意被称为Leader,更喜欢T4(腾讯的专家级技术级别)这个身份,他出过国,做过钳工和木工,进入腾讯后从基层一路升至集团首位前 端工程师T4;运营骨干刘镇伟没毕业就来到腾讯, 从客服华丽转身为高级运营经理,被誉为“励志 哥”。

聚集了一大批“技术大牛”的QQ空间团队,不仅撑起了Qzone这个腾讯乃至全国最大的SNS社交平台,更引领着腾讯的极客文化—每年举办编程马拉松比赛。并且,被视为万能ID的QQ互联体系也出自该团队之手。而郑志昊最近也在忙于探索腾讯移动广告联盟之路。

战略

郑志昊是一个非常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喜欢玩儿,属于海派范儿。走入他的办公室,他便拿出一盒新买的胶囊咖啡,在他的办公桌旁边,放着一个高级咖啡机。

他在硅谷工作的经历让他养成了煮咖啡的习惯。回到国内时他负责MSN中国的MSN Spaces和MSN Shopping两个产品。2006年,郑志昊明显感觉到国际互联网公司已经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一次,他陪同美国来的老板走进一家网吧,浑浊的空气和嘈杂的环境很快就让这位微软的VP难以忍受。郑认为,国际大公司很难融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场景。于是,他加入腾讯,负责同类产品QQ空间的开发和运营。由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产品,完成了由海派向本土化的转 变。

2005年,QQ空间上线。很多80后用户还记得QQ面板上的“小窝”,那是QQ空间最早的形态,一项基于QQ的增值服务,并非平台级产品,当时也被认为是大号的QQ秀。郑志昊加入腾讯时,QQ空间团队正在考虑是否对小窝进行升级。

2006年前后,博客和Web2.0成为互联网圈内的关键词。刚接手QQ空间的郑志昊推出了兼容博客和Web2.0形态的空间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装扮空间,当年风靡一时的火星文等非主流文化也许更能让用户想起QQ空间彼时的形态。这次转型使得QQ空间形成平台级应用的雏形,一大特点是用户开始沉淀,当年年底,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00万,2007年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郑志昊表示,用户找到了家的感 觉。

与此同时,国内类似产品也发展起来,51.com和校内网(后改为人人网)也在市场抢夺用户。当时,“我的主页”、“我的空间”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维成为众多社交类互联网公司的主流。

2008年,Facebook远没有如今这么被中国用户熟知,但以“我们”为中心的SNS时代已然逼近。当众多公司还在观望是否发力SNS时,QQ空间开启第二次产品战略转型。“快”似乎是互联网行业永恒的法则,谁能顺势而变就有机会独占鳌头。郑志昊也清楚,一觉醒来,自己的产品模式可能就被颠覆了。

尽管腾讯已成长为一只硕大的企鹅,但对于QQ空间这样的产品团队,始终保持着船小好调头的创业型公司优势。敢于第一个转型,不可否认,QQ的庞大流量和集团资金的支撑让他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但也有人提出,如果用户都去关注好友动态,是否就不买我们的装扮了?最终,他们迈过了这道坎。借助QQ的强关系链,“赞、评、转”的分享模式逐步成熟,也迎合了刚刚兴起的微博用户的传播需求。2009年,QQ空间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腾讯又一个平台级的产品;2011年,月用户数再破5亿,并宣布对第三方开 放。

如今,在腾讯帝国中,已经形成“微信+朋友圈”和“QQ+Qzone”的社交双雄格局。

产品

准备拍照时,几个同事都在询问:“黄老师来了吗?”作为技术总监,这样的场合不能少了黄希彤。隔着一张屏幕,6亿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网页,而窥视不到另一端这些提供每个按钮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他们囊括了从70后到90后。

他们绝对称得上极客,对技术有着沉溺式的的痴迷。黄希彤2005年QQ空间上线时就加入腾讯,这个当过“国际民工”的技术男也有过一段做边缘工作的经历,之后在QQ空间一路高歌成为腾讯专家。他自嘲喜欢“煽风点火”,曾利用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与其它条线同事开发了“404”失踪儿童救助系统—当腾讯几大产品网页暂时打不开而显示“404”错误页面时,会出现一张失踪儿童的照片。这种“技术慈善”让他获得过马化腾的表扬。

还有一次他与家人一起去深圳图书馆,发现盲人居然可以用电脑。不久,黄希彤在公司也开发了一款针对盲人的简化版QQ空间,但很快用户反映为什么正常人用的功能我们不能用。他随后马上升级,在常规版本上做了修改,一视同仁。3Q大战时,一位互联网盲人用户在论坛中发帖指责360,“你看,盲人都顶我们。”黄希彤讲起这事,哈哈大笑。

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过一段时间就要百度三个字“为什么”,前几天,他发现,在百度推荐的几条搜索结果中,“QQ空间为什么打开这么慢”又出现在前几位了。这一现象在2010年之前最为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与郑志昊专门找了一张中国地图,将打开速度超过8秒的地区全部染红,“祖国山河一片红啊。”他自嘲。然后逐一突破,低于3秒就改成绿色,直至全部转绿。

用户用最短时间打开QQ空间,能够用到什么功能就交到了产品总监黄晓军手上。2009年,郑志昊多次打电话把他从腾讯上海研究院调至深圳QQ空间团 队。

作为产品经理,他需要对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做出判断。80后和90后大多是从使用电脑开始就接触Qzone的用户群,随着这批用户年龄增长,从校园走入社会,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外界也曾诟病QQ空间的低龄化,但从后台数据看,当年的学生用户流失并不大。根本原因在于,Qzone的主要功能伴随着用户一起成长。比如从简单的装扮,到日志,再到如今的相册和说说。

在QQ空间团队,形成了70后、80后和90后的团队梯队,黄晓军每周会组织大家聚餐,打游戏,聊工作,搜集各个年龄层用户的需求。目前,QQ空间被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是相册,早在2006年,qq相册和空间的相册就合并了,但是在近一两年才出现爆发式增长。黄晓军解释说,很多当年的学生用户已经成家立业,记录家庭生活是一个很大的需求,比如晒孩子的照片;同时,旅游越来越多,途中也会分享一些照片给亲朋好友。而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开发出了水印相机,以便自定义照片上的文字。“产品经理的一个重要素 质是角色转换。”他加了一句,“Pony(马化腾)一分钟就能完 成。”

盈利模式

郑志昊的升职可被视为集团对QQ空间的认可,他不愿独揽功劳,一直称,都是团队的努力。虽属海派,但郑很快适应了本土化的公司与团队。他会和黄希彤、黄晓军们一块儿打游戏,一块儿熬夜加 班。

马化腾半夜测试产品的现象在腾讯并不罕见,微信的张小龙有这样的“嗜好”,郑志昊也很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黄晓军刚来时,听同事说,怎么感觉Peter(郑志昊)从来不休息啊。后来他终于领教了,郑常常大半夜在qq群里面不停地提各种问题,“我们都快被整疯了,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黄晓军笑着说,一个小Bug,整个团队联动都要折腾起来修改。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些创业公司,在谈到团队时,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都不否认,腾讯的产品团队一点不输他们的创业团队。黄晓军也遇到过同样的说法,他的前老板曾开玩笑说:“你们腾讯这么拼,让我们怎么活 啊。”

在腾讯,似乎不需要鼓励“狼性”。当2011年,马化腾在开放大会上放言“再造一个腾讯时”,QQ空间团队在一年前已经在行动了。5年的平台基础搭建和完善已经积累了数亿高粘性用户,彼时,变现似乎顺理成 章。

QQ空间团队曾经用自己开发的一些小应用尝试过开放平台模式,之后又小规模引入一些第三方。直到一款风靡一时的游戏出现,加速了开放平台的步伐。曾几何时,偷菜成为男女老少都在追逐的时髦游戏,QQ空间每日的在线人数激增。2011年,腾 讯开放各大平台时,QQ空间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开放 平台模式。因此,此后的整个开放平台基础架构几 乎都是由该团队承担,包括QQ 互联,最早 也 是 由黄晓军操 刀。

在QQ空间平台上,通过应用和认证空间,第三方公司获得庞大流量;借助“广点通”,用户陆陆续续地转化为电商消费者。如果说QQ是最大的流量入口,那么QQ空间就是最大的流量分配平台。由此也形成了三种盈利模式:早期的黄钻增值服务、开放平台分成和基于后端效果的广告收费模 式。

PC端进入平稳发展后,该团队也开始全力进军移动端。在去年的腾讯5·18架构调整后,移动QQ空间也由移动互联网事业群转至郑志昊团队。他没有透露无线客户端的具体下载数据,只说近一年时间用户数增长了4至5倍。


文章来源:环球企业家

标签:QQ空间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