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邮箱关闭,或引发互联网数据资产聚集?

 邮箱网  0条评论  6681次浏览  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20:49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9月23日消息,曾号称“终生邮箱”的中国雅虎邮箱在2013年8月19日关闭,其实早在2009年10月30日时,雅虎就关闭了其空间服务,取消相册的功能,当时因多数用户没能及时备份照片,引发很多用户的不满。现今,虽有4个月的缓冲期,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及时转移邮箱并备份邮件数据,雅虎邮箱的关闭给用户造成的麻烦远比关闭相册要多的多。


紧接着,人人网于8月20日正式关闭了开心农场的服务器,让曾经风靡一时的小游戏,在历时四年半之后淡出网民的视线。毫无疑问,其中记录多数人不分昼夜、半夜起来偷菜的历史数据全部消失殆尽。

以我们个人为例,从出生到现在,有多少生活轨迹是燕过无痕,有多少具有经济价值和人身依附性的虚拟数据资产随风飘去。也许有人对数据资产的概念还很模糊。对于个人互联网数据资产的定义,据学者们所讲,指的是网民个人资料及网络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数据的货币化,作为一项虚拟资产,与个人固定资产相对应。同时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个人数据是21世纪的一项资产,用户应当把它视同“银行里的钱”。

虽然我们存放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中的数量庞大的数据资产处于一种“裸奔”的危险状态中,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在互联网的虚拟资产,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以及情感,里面包含着人们的网络生活轨迹。

有没有留意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似乎早已习惯在两个并行的世界里穿梭: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住所和公司之间往返,在银行办理业务,在商场购物,在喜欢的餐厅吃饭,与家人朋友同事乃至陌生人在任何一个角落畅快交谈;互联网世界里,我们亦有个人空间、电子账户、支付工具、社交网络、邮箱、聊天工具等等。每天,甚至每—分钟,我们都在为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数据资产。

2012年4月的《经济学人》杂志刊载了一篇讨论互联网数据资产问题的文章,主人公叫洛恩·格莱斯顿,58岁,他打算整理自己的数据资产,但让他苦恼的是,这些数据资产——包括软件、网站、下载内容、照片、网络游戏账号、社交媒体账户和电子邮件等等,全部分散于互联网上各个不同的网站平台中。具体操作处理的复杂、繁琐性可想而知。

若对个人数互联网数据资产进行估算,大致可分为:具有情感价值的不同用户账号密码,如微博账号、微信账号、电子邮箱等;具有资料价值的电子文件,如个人网络相册、硬盘里的资料等;比较值钱的游戏装备类、虚拟货币;形成良好口碑、品牌形象效应的的个人网站、网络店铺;还有不断增加的任何其他可能形式……

当然,除去个人互联网数据资产不同平台上的分散性,存储在各网站上的邮件信息、交易记录、照片等也具有“易碎”的特性。就算不用时刻担心出现诸如雅虎邮箱关闭后导致的数据资产集体消失的情况,垃圾数据清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某公司倒闭,甚至一个小小的失误操作就可以令它们瞬间化为乌有。

不夸张的说,一个邮箱可以牵扯各个方面,比如信用卡账单、支付宝账户、微博账户等。除了网络账号,所有联系邮箱都跟着改,银行、航空、理财证券等各种需要登记邮箱的相关服务机构都需要一一修正,倘若还有将其作为找回密码的渠道提醒,那更令人头痛,一旦上述内容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相关的服务恐怕就可能受到影响。

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自2005年移动互联网兴起,2011年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几乎全部开放平台,到如今移动互联网“第四波浪潮”席卷全球,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但置身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终获胜的定是用人性化的思维去考虑每个用户,给其带来良好体验的公司。

倘若我们以人性化创新化的角度考虑,将用户分散在不同平台上互联网数据资产汇聚集中进行云管理,不再注册多个网站,不必记住大量密码,也不需打开多个浏览器标签,只要登录一次,就能与名为“个人频道”的寄存器建立关联,使其自由收集、存储、索引、保存及重新发布任何相关数字格式、层次结构的数据。

这就相当于一个云计算枢纽,既能充当虚拟资产保险柜,又能提供相关的个人互联网数据助理服务,甚至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只向信誉值高网站开放。换句话说,这也可算作一个具备商业模式的云产品,天然的存储网盘,可将用户分散在不同网络平台上的数据资产进行存储,使其粘性增强;资源共享功能,将部分与别人重复的,特别是容量较大的公共资源(如电影、游戏等)在云管理平台上直接进行分享,省去在收藏夹中挨个查找链再下载到电脑中观看的步骤;此外,一旦拥有这些“服务”过后的数据,就能准确的分析出用户的行为习惯、了解用户的综合信息、最终分析形成用户洞察。或许这种融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网络平台、科技力量为一体,整合资源利用率,优化创新计算模式的新型云管理平台,最终会取代PC、平板电脑、iPhone、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当然,也包括谷歌Android。

其实关于类似的话题,早有专家学者进行讨论。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就开始了名为“重新思考个人数据”(RethinkingPersonal Data)的项目。201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李开复在“云计算、移动、社交媒体:改变商业的创新力量”主题会议上表示,个人数据存储在亚马逊这些大公司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毋庸置疑,“置身”亚马逊云端中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既能提供空间帮助用户存储内容,还能提供技术便利供用户随时查找内容。但其中也存在几个问题,一、存储设备的运营管理问题,由于存储设备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在不同地域,很有可能让用户无法掌握其数据资产的终端存储区域,同时对数据资产的安全保障方面难以放心。另外,对于运营商来说,怎样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逻辑卷管理、存储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等,是否需要一个高效的集中管理平台来解决,都值得考虑一二。二、用户难以控制阅读权限,只要终端管理人员参与相关存储工作,那就都有可能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浏览。三、数据迁移及整合的成本高,比如面对突发的意外情况,怎样才能将分散在不同平台上的巨大的信息快速整理清楚。

鉴于此种情形,建设一种基于“个人云”的用户互联网数据资产跨平台的云管理,是否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或许只是身处变革洪流中的人们没有完全意识到,又或者是我们还未对自己的互联网数据资产进行估计,因而不知晓其价值的重要性?据英特尔旗下安全技术部门McAfee调查,2012年,美国人对自己数据财产的平均估值高达5.5万美元。而仅在美国市场,每年通过第三方搜集消费数据所花费的资金就超过20亿美元。其中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预计,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个人数据管理市场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未来还将实现大幅增长。

移动互联网的大佬们,看到这些是否也想来个类似“360、百度、华为网盘大战”、“百度、高德导航免费大战”、“微软收购诺基亚”、“搜狗腾讯牵手”的冲动?当然,在诸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前,一个理智警醒的现实问题必须得摆出来,假若真实现了用户的互联网数据资产跨平台聚集,使其海量数据存储、方便的检索、有效的数据输出、开放式的云管理等。那么,其中涉及到的隐私保护是否也得成为重点关注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你真的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你的E-mail记录、出言不逊的博客文章及藏在电脑某角落里的小画面?

OK,暂且将这些放置一旁。无论雅虎是否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终止yahoo!blog,雅虎邮箱关闭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已成既定事实,我们现在能做的,或许只有提前对互联网数据资产进行管理。

文章来源:艾瑞网

标签:Yahoo雅虎邮箱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