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互联网新闻的精神守望者

 邮箱网  0条评论  5270次浏览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15:05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0月22日消息,关于陈彤的这篇个人专访发生在2002年,时隔14年,这篇专访作为新闻早已不再新鲜,但通过她还是能够窥见陈彤在新浪的历程。随着陈彤在新浪的离职,这些也都将成为历史,其实无论专访的主角如何,随着时间的沉淀,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最终都将被后来者所膜拜,成为无价的榜样。(海星)

文/戴佩良

陈彤是中国互联网新闻无法忽略的人物

如果说,罗大佑是台湾乐坛当之无愧的"教父",那么,陈彤可以称作中国互联网新闻的先驱和精神守望者。

这不仅仅因为,今年34岁的陈彤,在6年时间内,用新闻将新浪打造成了领先品牌。也不完全因为,陈彤将自己的命运,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新浪合而为一,更为重要的是,当一个新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互联网新闻的竞争者和从业者,依然无法回避地要去考虑,分析,研究陈彤和他的新浪新闻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越新浪新闻,就必须要先超越陈彤。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这种竞争无疑是残酷的。有一个细节是耐人寻味的,陈彤最初上网时,用的网名是Gooooooal,英语"goal"是进球的意思,陈彤用六个O,赤裸裸地表示着他进球的欲望。但是对于中国互联网新闻的发展来说,却因这种竞争和挑战,会变得更加精彩。当人们的注意力,因王志东的离职,以及新浪高层的人事斗争而纷扰的时候,陈彤依然如黄牛一般拉着新浪新闻,坚定地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有人说,没有了王志东的新浪就不再是新浪。其实不管新浪这部车上坐的管理者是谁,只要陈彤还是陈彤,新浪就还是新浪。这么说也许并不为过。

今年34岁的陈彤,言语平实,内心执着,其貌不扬

戴佩良:您最初上网时用的网名Gooooooal挺有意思!当时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名字的?

陈彤:当时就是随便起的,"goal"就是进球的意思,要说有意思就是说一开始我对足球是非常痴迷的!

戴佩良:您投身互联网比较早了,据说您当时没有考虑经济的问题,只是作自己喜欢作的事?

陈彤:我一开始是给新浪网兼职,那时侯互联网一点也不热,是一个前景很不明朗的事业,所以当时我并没有考虑太多收入的问题,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工作,干着感觉还挺不错,就过来干了。新浪网许多元老级人物当时都是凭着兴趣来作。那时侯负担还不太重,如果家里有沉重负担生活的压力,那就完蛋了,我是95年上的学,98年年初正式到新浪的,97年就开始给新浪做事。

戴佩良:去年是互联网艰难的一年。有波峰就有波谷,这是很正常的。像您很早就投入到互联网这个领域,经历了这么多年,繁华见过,残酷的现实也见过,今天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陈彤:干什么事都要扎扎实实地干,不要一窝蜂地去追,要有自己的一个理念,一个看法。比如互联网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以去互联网公司为第一选择了。其实你一定要考虑,自己适不适合干这个行业,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这方面特长,另外,所投入的行业或企业有没有前途。你不能太实际,就是为了钱去互联网的。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动机很不单纯。一个人活着,钱还是不要放在最主要位置。一定要有一个对自己的冷静认识。当时我来新浪的时候,工资不是很高,你要说我没有压力其实还是有压力的。我觉得当时新浪网给我的薪金够我的基本生活需求了,而且当时来新浪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上网费电话费都是我自己解决的。

戴佩良:您现在在新浪作执行副总,除了新闻日常以外,您还负责哪些方面的内容?

陈彤:整个网站运营层面的都归我负责,基本来说,您看到的网站内容都归我来管。

戴佩良:很多人习惯了阅读新浪的新闻,您觉得新浪新闻有那些特点呢?

陈彤:主要是我们是最早开始作新闻的互联网商业网站,并且运作方式也是比较科学的,早在1998年,我们就开始24小时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新闻,很多网站都是在1999年或2000年的时候,才开始24小时更新。从服务上说我们的新闻比较客观,没有太多哗众取宠的地方,又给人比较亲近的感觉,贴近大众。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新闻报道的速度比较快、也比较多。很多突发事件都是新浪报道的,一旦突发事件爆发,你到新浪就能看到最多最全面的报道。另外就是我们的编辑比较敬业,对新闻有一个自己的认识。

戴佩良:谈谈您对互联网新闻的认识?

陈彤:这里有一个新闻理念的问题。就是整个编辑部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对同样的新闻有一个什么样的处理。因为新闻本身是别人的新闻,有些我们会用原标题,但是大多数标题都是我们自己改写的,这些改写也表明我们的态度和观念,我们尽可能地给公众提供一些信息,让公众去选择这信息是怎么样的,而不是说把我们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居高临下的提供给公众信息,很多传统媒体是没有这个理念的,找一份报纸,诸如《二十一世纪流行的十大职业》之类的文章就很多,我们遇到这些新闻时首先就强调这是专家评论,第二就是不要给读者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你凭什么说十大职业,为什么没有九大,、没有十一大?新浪网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才发的。这种文章其实是很多的。

戴佩良:按照您的解释,新浪网只是一个平台,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

陈彤:这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很多媒体没有清醒的感觉。

戴佩良:新浪新闻的整体感很强,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陈彤:我们一开始就注重事件的全面报道,同样的一件事,对于简单的用户一条新闻就足够了,但是我觉得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优势,我们有能力把所有主要媒体的报道都放上去,哪怕这些报道只有微细的区别,我们以一种更全面的手法去报道这件事、去处理这件事,这个观念是一开始就有的,到现在为止你可以在新浪查到99年和98年部分的新闻,就一件事你可以看到各个不同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这样给人比较完整比较系统。

戴佩良:对于任何媒体来说页面的板式都是很重要的,新浪对板式有没有什么特殊考虑的地方?

陈彤:新浪板式方面的要求,我们力求要清晰、整洁,便于阅读,同时我们要考虑网络的特性。网络对新闻的处理速度快、数量多,不可能像传统媒体一样在板式上有许多曲曲折折的变化,错落有致的摆放。互联网适合一种模块化的东西,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力求它吸引人、清晰、简明、明快,尽可能摆放比较多的信息,特别注意重点新闻的突出,和图片的处理。

戴佩良:我注意到新浪标题一般都是19个字到23个字?

陈彤:我们曾经规定过,标题的最多字数和最少字数,这也是出于板式的要求。过长的字数标题就会折行,互联网新闻的标题一折行就是非常难看的。避免在主要版面出现不该有的折行,不该有的折行一定要解决掉。

戴佩良:新浪新闻的标题是有专人统一撰写,还是各个编辑自己撰写的?

陈彤:各个编辑自己来撰写,

戴佩良:整体感和风格都比较像一个人写的。

陈彤:如果像一个人的化就比较好了,说明整体感觉是比较接近的、趣味是比较接近的。

戴佩良:新浪的新闻是以时效和快速性见长的,我相信在这一层面上除非新浪发生两次以上的连续重大失误,否则竞争对手很难追上,正因为这样竞争对手纷纷改变方向,如深入报道来介入,此前网易就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您对此怎么看?

陈彤:包括以前的网易和fm365都在这方面作过一些尝试,后来被证明是失败的。我本身不反对作深入报道,但深入报道一个前提是事件本身是互联网用户关心的热点。另外深入报道对编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由于互联网的特性网站编辑大量在作一些拷贝粘贴的工作,这些编辑不太适合作一些主动撰写的工作,体现自己思路的工作要少一些。我觉得现阶段深入报道不能作为互联网的主打项目,只能作一个辅助方面才比较合适,这和报纸还不一样,把一些新闻给炒热了,现阶段互联网新闻没有本钱这样作。从人员编制上,新浪现有的人员编制也不宜作大量的深入报道,互联网新闻本身主要的工作还是去转载别人的文章,如何把别人的东西通过编排整合成我们自己的产品。

戴佩良:我记得《新周刊》曾经作过一个"中国娱乐,自愚自乐"的专题,这是一个典型的炒作,是引导性编排。

陈彤:《新周刊》这方面是他的拿手好戏,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热点找出来,而且作的还不错,为大众所接受。但对于一个每天更新的网站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戴佩良:您怎么看待竞争对手的关系呢?很多新闻网站都以新浪作为竞争的目标。

陈彤:这很正常,很多人都把我们当作追赶的目标,往往提出追赶新浪的口号,其实去年FM365提过,焦点网也提过,后来以那种结局告终,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像许多的快餐店拿麦当劳叫板,说要作中国的麦当劳一样,结果又怎么样呢?大家应该很清楚。

戴佩良:对于一般网民来说,所关心的是新浪的新闻,但是对于新浪的经营者来说,更关心的是新闻背后的广告,您能介绍一下新浪广告在整个新浪赢利环节中所占的比重吗?

陈彤:这个比例要看我们的业绩报告就可以看出来,这还是占具很大的比例,按照规矩来说我只能援引我们的财务报告,大约是应该占到70%左右。

戴佩良:我觉得一方面的长处,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就是一个短处。提起新浪人们最强烈的印象就是新浪的新闻,但是很多网民来新浪就是为了看新闻,看完新闻,也就通常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注意其他的内容。这会影响到新浪其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这是一个矛盾,我想也是一个经营者需要平衡的问题,您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彤:其实我不觉得的这是一个矛盾,我认为这是一个相互提升的关系。正是因为新浪网有良好的新闻服务,才提升了新浪网的其他服务,其他服务才得到广泛的承认。比如说新浪有用户三千多万的全球最大的中文email系统,比如说新浪的论坛和bbs,这些都是和新浪的新闻有很大关系的,我觉得这当中不存在什么冲突,关键是用一个产品吸引用户的同时,也让用户发现你的其他产品也很好。

戴佩良: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吗?

陈彤:其实也很简单,在新浪新闻的关键页面上作一些拳头产品的宣传。让用户知道除了新闻外,还有其他非常好的服务,比如说短讯服务。这如果没有新浪网强势的新闻和其他服务的存在是没有人会知道,比如说,找到啦这种已经要倒闭的网站,它推出短讯服务是没有什么用户的,就因为他没有强势的产品存在。

戴佩良:您现在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管理者的形象,我想具体作一件事情和带一群人作事是不一样的,在向一个组织者和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对您来说最大的不同是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和挑战?

陈彤:以前的事完全是我自己做,但现在,是教给大家怎么做,这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所以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对新闻判断选择也不一样。而我个人对新闻的要求是趋于完美的,我的要求是苛刻的,我每天都和我的下属一起去协商,去把我们对新闻的思路找到一起来。我相信在传统媒体也是一样,怎么样把老总的思路贯彻到每个编辑,这是非常难的。每天大家都要在一起沟通、协调,这是比较累的。但是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还有许多非新闻类的东西也归我管,像短讯的要求就更高了,总体来讲,头绪繁多,感觉非常累。

戴佩良:我觉得您做互联网时是一种爱好和自由,那我现在有一种感觉,您做的越成功就越来越不自由了!

陈彤:刚开始的时候有90%的事情,是我喜欢做的,但现在只有30%了。可是做到了这个地位,我也不能退却,因为我对新浪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很多像新浪新闻这样的内容都是我和大家一起做起来的,我觉得我有义务保持新浪领先的品牌形象。我辛苦一些甚至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是应该的,也是愿意的。现在我把新浪和我个人完全等同了。新浪什么地方不行了或落后了,我就觉得是我自己不行了或落后了。

戴佩良:做到这样成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

陈彤:当然有不满足,我现在每天都有不满足,因为互联网的特性,现在整个网络业不是特别景气,都没有盈利的因素。我对我们的新闻有非常多的不满意,有些东西是可以解决的,有些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我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把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但有些问题是现阶段不好解决的。比如说网络产品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产品,这就增加了他成功的难度,需要协调的工作就非常非常多,有些不是一个编辑想到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这些事做起来就头绪比较多,实际上是公司整体的问题。

戴佩良:互联网广告市场在一个时间内容量是有限制的。在市场容积有限的情况下,新浪广告怎么来解决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陈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拓展我们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份额和绝对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寻找其他赢利的模式,其实我们短讯的增长非常迅速,它会成为我们除广告外的另一主要来源,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寻找其他一些能带来收入的产品,比如我们的收费邮箱,我们针对企业的服务,所以到今年下半年互联网广告占我们收入的比例会有较大的下降。同时,我们的短讯产品,企业收费服务上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最近几个月的财务数字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戴佩良:随着互联网短信服务的兴起,短讯色情信息的泛滥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棘手问题,作为短信内容方面的提供者,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陈彤:应该这么看。首先我们要做到自己不主动提供色情服务,或一些品位不高的信息。像短讯的文字传情,色情图片,我们不主动提供,但是有些短讯是用户直接传递的、或用户直接撰写的。这些在技术上都是很难控制的。我们尽可能避免发送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但100%的杜绝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的。

戴佩良:也就是说,这实际上已经不止是一个技术问题了,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企业本身能解决的?

陈彤:对!其实这很正常。现阶段,尤其是网络出现以后,大家的观念就更加开放。在中国,年轻人没有更多的发泄渠道,网络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发泄途径。我相信这种现象在中国会更突出一些,但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戴佩良: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媒体特性,这方面已经被以新浪所代表的网站很好的表现出来了。但是,互联网之所以激动人心,是因为很多人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全球性营销通道和工具。但是因为互联网的衰退,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的作用,在中国还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你认为是那方面原因阻碍了网络这方面的发展前景?

陈彤:网络在几方面是有价值的,一方面是它主要以新闻为主的信息服务,二是交互通讯的功能,聊天,论坛、bbs、email这是它很大的一个方面。再一个就是电子商务的价值,前两个在中国都已经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或达到国际水平了,但第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我觉得这还是中国整个大环境决定的,比如说它的信用机制,物流的现状和支出手段都是造成互联网现阶段电子商务不是很发达的原因,我相信这个状况很快会有所解决的。"

戴佩良:作为中国互联网新闻第一人,你所欣赏的网络编辑是什么样的?

陈彤:他应该对新闻有一种执著的敏锐感,既要敏锐也要执著。因为互联网新闻是一个非常拖累人的工作,今天的敏锐明天也可能变得不敏锐了。要长期保持一种对互联网新闻的敏锐感是非常困难的,包括我在内。另外,我觉得要非常敬业,听起来要求不是很高,但实际要求是非常高的,敬业的意思就是你得有精力,让你不停地干,你得愿意不停地干,做到这点其实很难。我在911事件突发时,一晚上没睡。我就想照这么做我很快就盯不住了,这要是持续一个月我就完蛋了。好在911很快就平息了。互联网有个时实性和快速性的特点,他对编辑也有这方面要求,编辑随时处在待战状态。"

戴佩良:您刚才说到长时间,保持下属的敏锐和敬业是不容易的,其实不管什么工作,长时间的单调都会使人懈怠,你用什么方法保持下属长时间的敏锐和执著?

陈彤:现在没有特别好的方法,退而求其次就是换一换岗位和保障大家有足够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好一些。我觉得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好及时的调节,这样才能对再次遇到的事物有一个敏锐的判断,这点是特别需要的。"

戴佩良:外界评价您是善于在工作中总结规律和管理条例的人,对此我很感兴趣,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陈彤:主要是整个互联网是无章可寻的,我们又是互联网新闻的领跑者。在中国来说无章可寻,这也是一件好事,无章可寻也就是没有什么权威或假的专家来蒙骗你,或指手画脚。一切全靠自己摸索,我真的不愿意说你要干好一件事要看多少多少书,当然也要看一些书,但那些书只是参考的而不是入门的必读。很多互联网的规律是我们发现并总结的,这是一件荣幸的事。我们所总结的都还是一些最基本,远远不够。包括这两天,我都在想有一个一整套的系统,但是现在由于精力的原因、由于工作的繁忙,还需要时间才能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东西。如果这套系统出来的话,就是我不在或我离开也能使业务正常的运转。我想它有两方面,一个是编辑方面的,就是新闻业务方面的东西,另一个是整个管理流程方面的。

戴佩良:很多外界人士对新浪的编辑工作很感兴趣,您能描述一下一个新浪编辑一天标准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陈彤:其实很简单,和其它网站的网络编辑工作是一样的。他一般一来就要先处理上一班交给他的内容,然后开始自己的工作。到了下午会有一些例会,回顾最新24小时发生的事情。网络有一个特性,没有编前会,倒是编后会比较多,往往都是谈一些对已经处理事件的一些问题,提问题是要大家不要再犯了,或遇到类似事情该怎么作。"

戴佩良:产品监测通常都是很重要的工作,新浪的新闻监测,是怎么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障?

陈彤:有关产品监测方面有两部分人来作,一个是我们各个频道的负责人、编辑以及我本人,另一个是外界对我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但这还很不够。由于互联网的现状,以及人员编制和各个方面的限制,都还没有使我们达到所需求的最好的状态。我一看新浪一会就能挑出好多错来,但是很多时候,都是第一要快,第二才是好。

戴佩良:还一个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就是新浪和阳光的合并已经进行一段日子了。但是,现阶段反应在内容上还没有很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原因?未来整合的方向是什么?

陈彤:我们和阳光的合作不像sohu并购chinaren那样,短时间内就能看出效果。两家的业务从表面上看独立性都是比较强的,一个是电视,一个是互联网。所以短时间之内很难有一个合作密切的产品出来,这需要一段时间。我想今年之内,你能看到一个宽带门户之类的产品,在宽带结合方面会有所动作。

戴佩良:WTO以后,中国知识领域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版权问题,新浪作为新闻的转载体,怎么来解决版权方面的变化?

陈彤:不单是WTO,新浪网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转载信息的合法化。我们现在转载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正式的文字授权,在这方面,我们是非常非常规范的,这方面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戴佩良:随着信息资源与广告争夺的深化,未来新浪网和平面媒体将是竞争的关系还是合作的关系?

陈彤:新浪和平面媒体的合作现在还是一个信息提供的方式。表面看来是纸媒体提供给网站信息,但同时每天纸媒体又从网站获取大量的信息,所以纸媒体和网站更多的是依赖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纸媒体内部的竞争才是他们生存的最大威胁,不能把网络理解成纸媒最主要的一个竞争来源。我们现在和纸媒体的合作会长期存在,现在新浪网转载一个平面媒体的信息,也是对这个平面媒体品牌的一个提升,我觉得这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的作用。

戴佩良:我不知道您做到今天这种地位有没有危机感?

陈彤:当然有危机感了,主要是WTO之后,境外网站的竞争。他们有雄厚的资金、有在国外成功运作网站的经验。现在中国政府的新闻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保护中国的网站,但随着大门的进一步扩大,早晚有一天屏障会解除,那时侯竞争会更加残酷。如果不适合那时的激烈竞争,就会走出历史的舞台。我现在尽可能地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比较有信心地去迎接那个时代的挑战。不止我个人,同时也要让新浪网到那时也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我的危机感,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个人和新浪网是在一起的。

戴佩良:在一个复杂庞大的组织内,无可避免的要面对一些复杂而又合理的人事纷争,或者是权力的争夺。有人说去年新浪最大的新闻就是王志东离职所引发的一系列新浪权力交迭,你如何看待这种斗争,又如何在旋涡中保持自我呢?

陈彤:好在去年志东事件对我没有太大的冲击,那是志东和董事会之间的一些矛盾。我个人在新浪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主要原因是我的工作比较出色,领导也很赏识我,无论是我的直接领导汪延还是新浪的管理层都给我工作很大的支持。我现在跟几个主要领导没有任何的所谓矛盾,甚至连一点猜疑也没有。我觉得一个是你要有个人的实力,有工作能力让大家觉得你适合这个岗位,而不是说你在这混饭吃,对你产生一种厌恶。第二就是要以诚待人,可能也会有许多方面有不同的意见,我一般都是很直接地指出这些意见。再一个就是我这一层面是具体的运营层面,是做事情的,直接的冲突不是那么多那么明显。大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要把新浪网做好。现在我们公司的人事是非常非常单纯的,当然人直接的矛盾是难以避免的。

戴佩良:有没有可能一个公司不存在人事纷争和办公室政治?

陈彤:我觉得很难很难!如果不存在,只可能是两个现象,一是一团和气,什么事都做不了,再一个就是绝对的独裁,我觉得这东西未必很正常,可能会适当有一些矛盾,但这些矛盾是工作中产生的,我不是说新浪,我说的是一个企业,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戴佩良:2002年您个人有什么展望?

陈彤:我个人的愿景又是和新浪的连在一起了,我希望公司的业务在今年有一个提升,很简单的一个标准是我们的公司能够赢利,同时在纳斯达克的股票有一个比较大幅的攀升;同时我们的工作条件能有所改善,到了年底能相对轻松一些。

戴佩良:我觉得您做到这个位置,本质还是一头老黄牛。

陈彤:从某种意义上我是新浪的生产车间,这个车间又不是生产很简单的作品,我们生产的是信息类的东西,人工判断的事就多了。

——原标题(发布于于2002年):专访新浪执行副总陈彤:互联网新闻的精神守望者

文章来源:中华传媒网

标签:互联网陈彤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