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亚文化,重新认识百度贴吧

 邮箱网  0条评论  5959次浏览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09:54

分享到: 更多
文/俊世太保

中国邮箱网讯 11月24日消息,脑洞、视觉系、非主流......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起90后,总希望用一种表达“共性”的新词来彰显其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实际上,这正是代际理论最为失败之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小的世界,却有着不断变大的“自我”。而试图放弃那些给90后们的集体定义,创造一个可以任由兴趣肆意“撒欢”的社交场所,一直都是所有社交平台奋斗努力的目标。


搜索引擎,从开发社交平台困局到贴吧诞生

如果说到开放的社交平台,成功初期的关键之处大体都在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种子用户,再通过这些种子用户源源不断的生产内容以便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而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用户老化后,年轻用户不愿意接受和他们的父辈使用同一个社交平台的窘境,也成为绝大多数平台无法逾越的天堑。

社交平台历经论坛、Blog、SNS、微博、微信等历代更迭,很多响彻大江南北的网站如今都只是在勉力求生,甚至销声匿迹,却唯独贴吧长盛不衰。相比微信、QQ用户年龄阶层的逐渐老化,历经11年风雨兼程后,贴吧用户反而呈现出了一种年轻化的趋势,不得不说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天然就有流量和入口优势,用户搜索的关键字其实正是他们想要讨论的话题,而与其费劲心思把优质论坛排序到搜索结果的前面,不如直接基于用户的关键字生成他们需要的论坛,于是作为搜索引擎内容补充的贴吧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作为没有编辑的去中心化平台,百度贴吧也迅速成为网络亚文化最主要的孕育之地。

纯粹的互联网工具在这个时代正越来越弱化,搜索也越来越依赖于应用场景的触发,假设百度在此时仍仅仅作为“搜索”的工具而存在,显然也无法满足90后们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11年前,李彦宏提出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时,或许只是无意间,便拨动了数字宇宙大爆炸的火种。

基于兴趣话题的聚合社群,亚文化不断裂变的源动力

用户之间平等的对话权,贴吧之间分割的封闭环境,使得贴吧一直都是互联网亚文化的最重要诞生地。然而通常来说,亚文化裂变之后,对于巨头是危险的,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却是机遇。但是贴吧却具备一种能够不断裂变进化的“异次元空间”特征,能够依靠吧友的广泛参与使平台完成自我进化,使得这些不断裂变的亚文化群体留在百度。

贴吧本质是基于共同话题聚合的社群,同时满足了人类亘古不变却自相矛盾的两大需求:追求个性却又想寻找知音。他们无需享受大人给他们的定义,又或是“自以为是”的产品经理硬塞给他们的产品,唯一需要的就是忠实自我。

在百度贴吧里,搜索、跳转不同的关键词,便是另一片天地。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而无需等待任何人。无论是二次元还是B站爱好者,无论是穿越剧还是韩流追随者,从主流文化中不断裂变出的亚文化群体,只需要一个关键词搜索便能在百度构建的庞大数字世界中穿梭自由。贴吧也从来不是一潭死水的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用户的兴趣随时进行调整。

正是基于这种基因,让贴吧得以长盛不衰。截至2014年,贴吧已突破10亿注册用户,820万个兴趣贴吧,日均话题总量过亿,日均浏览量超过27亿次。这些贴子和用户串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图谱,几乎是中国互联网十年间浓缩的胶印影片,并缔造出了“贾君鹏”、“杯具”、“屌丝”、“高帅富”、“元芳体”等一系列的流行热词和异彩纷呈的网络文化,而这也为百度生态建立了一条宽阔的“护城河”。

贴吧对于百度生态的作用,远不止平台自身商业化

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一书中说:“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当百度贴吧聚集了大量年轻用户,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时候,探讨其商业价值就在所难免。但贴吧对于百度生态的作用,远非平台自身商业化那么简单。

百度贴吧这个UGC平台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百度整体的媒体属性,制造了搜索热点和话题,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中国互联网的“粉丝文化”就发源于百度贴吧,贾君鹏、超女拉票、汶川寻人等大事件都同样来自于百度贴吧。在“头条”是最大生产力的今天,贴吧因其“社会性”、“话题性”特征也总能让网友找到有意思的切入点。

百度贴吧也在完善百度账号体系方面功不可没,促进了搜索引擎“去工具化”的进程。人类的首要需求是社交、是寻找社群归属,然后才是使用工具。百度贴吧推动了百度系产品的普及,强化了账号体系,促进了搜索引擎“去工具化”,同时也有助于百度以账号为基础,逐步构建庞大的百度生态体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贴吧积累的大量数据,能够帮助百度更好的建立起用户的兴趣图谱,成为未来百度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在百度生态体系中,百度贴吧无疑会是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文章来源:虎嗅网

标签:百度90后社交贴吧亚文化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