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来了创业者,“我们要做西方的微信”⋯⋯

 邮箱网  0条评论  4256次浏览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09:00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2月8日消息,如果你和硅谷的人谈这些,你很可能遭遇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比如,微信模式永远不可能在西方奏效,西方的消费者与中国的消费者不一样。他们的理由可能很充分,但是,硅谷的人可能错过的理由只有一条,就在这里:年轻人。西方的年轻消费者和东方的年轻消费者是一样的。他们还没有决定去哪家银行开户,到哪家商店购物,或者玩什么游戏。但是,他们都在CHAT!

刚才读到了一篇一个美国博客新鲜出炉(11月28日)的博文,标题为《赛跑:成为西方的微信》(The Race to Become the WeChat of the West)。微信给咱中国人长脸。你很难就此就说,C2C(Copy 2 China)时代结束了。但这的确是中国时代开始的信号,读完本文,你自己再下结论。

先来看看这个美国博客怎么说的吧。

一个来自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向这位美国博客推荐了WeChat,微信海外版。开始,在他的办公室里,他们只是一般地谈谈中国的互联网上正在发生些什么。阿里工程师说的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但是,一会儿之后,那个阿里人把他拉到一边,给他看自己的手机,手机上显示的是 WeChat。这个美国人用过 WeChat,没什么新奇的,阿里人切换到汉语版微信,非常自信地说:“你再看这个!”

这个美国博客看到了什么?让他自己说吧:

“这个APP看起来大了好多倍。现在,我可以在上面加我的信用卡,我可以找到数不胜数的游戏,我可以叫出租车,我可以在上面找吃的订外卖,甚至我还可以在上面进行抵押贷款申请,或者,进行投资!这哪里是什么聊天工具,这是基于聊天的平台!”

这个美国博客当然是个聪敏人,阿里人对他一点就通。(我觉得奇怪了,阿里人怎么个个都象马云,那么能忽悠人,而且忽悠的不仅是阿里自己的产品,恰恰是其最大的对手,腾讯的产品?赞一下阿里人,你们和腾讯一样给中国人长脸)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毛头小伙。他叫泰德·利文斯通(Ted Livingston),KIK的创始人、CEO 。如果你不知道KiK,百度一下。

利文斯通的感概与发现很多,我没有兴趣一句一句来翻译。打动我来写这篇文章的是下面这句话:

“微信就是网络!问题来了,在西方世界会发生些什么?如果你和我谈,或者和Snapchat的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谈,我们将会说同一件事情:我们要做西方的微信!”

注意,这是直接引语,是他的原话。不是我加油添醋编派的。这些话语,你在《纽约时报》,在《赫芬顿邮报》或者BUZZFEED上暂时是看不到的。呵呵,许多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说法。他们不愿意写这些。(不信,你找找看,这条博文最初发在什么地方,在哪里可以找到。找到了告诉我。)西风东渐在呈现明显的逆转趋势之前,没有人愿意把它当回事儿。但是,变化的确是在发生。Snapchat的埃文·斯皮格尔和KIK的泰德·利文斯通的观点最终会影响人们,更加认真地关注中国的互联网实践。

事实上,关于微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他们两人的观点。

利文斯通在博文中写道,如果你和硅谷的人谈这些,你很可能遭遇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比如,微信模式永远不可能在西方奏效,西方的消费者与中国的消费者不一样。他们的理由可能很充分,但是,硅谷的人可能错过的理由只有一条,就在这里:年轻人。西方的年轻消费者和东方的年轻消费者是一样的。他们还没有决定去哪家银行开户,到哪家商店购物,或者玩什么游戏。但是,他们都在CHAT!

呵呵,他的意思是,此前的东方与西方的消费者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现在或者说未来的年轻消费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消费与行为模式会渐趋一致!

我不知道利文斯通说的对不对,也没有兴趣了解这个东方模式是否一定适合西方。但是,习惯了只有用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赫芬顿邮报,中国的PayPal,中国的推特,中国的脸书,只有用这样明显缺乏自信与底气的类比,才能说清楚自己商业模式的中国IT人,看到有人要用“西方的微信”,来说明白自己定位的时候,是不是挺提气的?

“西方的微信”赛跑开始暗示了什么?这个暗示,KiK的利文斯通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说了。可不是我说的噢:“西方的微信”将只可能来自“黑客路1号”以外的某个地方。而微信、Snapchat 和 Kik 已经表明了,Ta 可能根本就不来自硅谷。

至于,阿里巴巴的工程师与泰德·利文斯通讨论微信之外,还讨论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位工程师要和他讨论这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泰德·利文斯通不经意的或者是有意的一篇长篇博文,究竟暗示了什么,那就使劲猜吧。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文章来源:钛媒体

标签:微信硅谷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