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突发事件都是纸媒的一声丧钟

 邮箱网  0条评论  3688次浏览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 11:53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月3日消息,今儿看到一个公号里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上海纸媒今天由“豆腐块”到“大块头”报道踩踏事件(附版面集)》,这篇文章罗列了31日晚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后的纸媒们的表现:1日和2日的报纸。

文章一开始这么写道:“今日出版的上海几家主要报纸,一改1日‘假装不知’或‘豆腐块’的报道操作模式,大篇幅报道了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

这个看法可以讲几句。

外滩的踩踏事件,发生在2014年12月31日23点35分。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这个时间点决定了,1日的日报,几乎难有所为。

一个标准的优秀的新闻报道,要有5W1H,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为何发生如何发生。考虑到突发事件,很难做到5W1H,但还是要尽可能地去涉及这六项元素。

23点35分,上海外滩。两个W有了(when和where),何时何地。但其它要素是含混不清的。What?踩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产生伤亡(未产生任何伤亡的踩踏是不需要做新闻的),伤亡数字几许?这需要反复核实,不是张口就来的事,也就意味着需要时间。至于再深入一点,Who?伤亡人都有谁,就更麻烦一些。

至于怎么发生的(how),为何会发生(why),这就更需要时间了。

现在来看看1日的日报。稍许了解点日报运作的规则的都知道,看似上午收到的报纸,但其实三更半夜就已经排版完毕并交付印刷厂。很多报社都有值班副总编来负责签大样,而签大样,通常都是在深夜完成的。我父亲有一个好友,多年做某报夜班副总编,英年早逝,大概和长期生物钟颠倒有关。

对于日报来说,23点35分发生的事故,让他们赶紧去调查5W1H(why和how基本上不能指望)形成大块文字稿,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故而,“豆腐块”就是必然的事。至于有些报纸,甚至晚班都没那么勤奋负责。31日半夜,发行量不大或者不重要的报纸,早早人去楼空,是可以想见的。“不知道”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关键点在于解放日报1日头版。从报道本身来看,它已经最大可能地去报道了四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35死42伤是小标题,已经很显眼。按照前文所提及公号那篇文章披露的,《解放日报》一名主任通过微博喊冤,称该报今天凌晨一直“压版”等到近4点,就为等到确切的伤亡人数——不然光报一句话也没有意义。他透露,“从总编到各部门主任,还在加班开会。他们中大多数都彻夜未眠”。——这应该是实情。

但这个事故的报道被放在了最下面。我只能说一句,鉴于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国情,能上头版,已经很不容易。解放日报是上海市党委机关报,按照正统的报纸类型区分,叫“政党报”,这三个字什么意思,我觉得也不需要我多解释什么了。

至于晚报,它出样送厂的时间会在白天,所以晚报比日报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查此事。故而,《新民晚报》共用了将近4个整版的篇幅对此进行了报道。十个小时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实属不易。新民晚报定位成都市报(其实就是市民报),头版未做成解放日报那样的头版,也是可以理解的。

多说一句,新民晚报那个版面,我个人的看法是,是请示过的。解放日报估计三更半夜来不及请示,再加上机关报身份,做成那个头版,不奇怪。晚报有时间,请示得到了批准,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奇怪。

到了2日,几乎所有的纸媒都开动了,因为这个时间点对于日报来说,的确可以做一点文章了。这才有了公号文章里所搜集到的2日版面汇总。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头文章出现了。这是纸媒的运作规律所决定了的。

现在来看数字新媒体。公号文章也提到,“与纸媒的低调相比,上海当地的新媒体则一直全程跟进。除澎湃新闻网快速全面报道外,解放日报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也一直在滚动直播。”这句话里提到的澎湃也好,解放新媒体也好,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都隶属于同一个组织:上海报业集团。之所以表现不一样,我的看法是,就是不同媒体介质的运作规律所至。新媒体当然可以全程跟进、滚动直播。

这个社会的突发事件已经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另外一个话题),纸媒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却越来越力不从心。它的迟钝,造成了大众的不理解和批评(你丫装不知道是吧?),是它自身无法改正的。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都让我听到了纸媒的丧钟,又被敲响了一声。

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了,真的。

(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标签:互联网纸媒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