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兄眼里的几件互联网大事

 邮箱网  0条评论  3694次浏览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08:24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月24日消息,一个行业里每天发生很多事。


浮于表面的急躁的事多。这些事能让公关们有事可做,让记者们糊口养家。绝大部分的公司、人和事,都如一个忙碌的蚂蚁,随时间淹没,不留痕迹。

事关本质的沉静的事少。但这些事能帮助验证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验证,能在整个商业和科技以及社会的进程带来长远价值。

如下是峰兄关注的几件事。纯粹个人兴之所致,排名无先后。

1、因“牌照”而生的创业是否会所向披靡。

哪里有行政性的管制,哪里就有各种各样的牌照,哪里就有创业机会。用互联网的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匹配供需的机制,绕开相对低效的管制,解放一股人流,形成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当成为既成事实后,再被合法化。这俗称为“倒逼”。

虽然在相当长时间里,管制和牌照都能阻碍甚至封杀互联网力量,但趋势不可阻挡。两眼血红的互联网创业者、他们背后的神通的金主、以及需要并享受新服务的老百姓,会联手冲破阻碍。用一个VC大佬的话说,可能过程会波折一点,但也很好玩。这真是群野蛮人。

比如,微博之于新闻,淘宝之于工商,支付宝之于银行,微信之于电信,嘀嘀和快的之于出租……

信息交互本身,就是管理。更低成本的、更高效的管理。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聚则能战、散则无形,弹性的,调动能力无限的组织形式。

2、BAT能否上万亿美金市值并成世界第一。

据说马云私下的目标是阿里从现在的3000亿美金市值奔上一万亿的全球历史新高点,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司。这是江湖野话未经证实。之所以拿来讲,是感觉这很像是“狂人”马云说的话,且阿里有这潜力。

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继续摧枯拉朽,中国在各方面往全球渗透影响力,互联网的基本形态是几个大平台链接无数个体,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之前的劣势反成了优势。

这5点预示着:最大市值的公司很可能出现在中国,很可能出现在互联网,很可能是还在快速发展的平台公司,万亿美金被突破指日可待。

那么,这个一万亿猜想是相当合逻辑的。同为BAT的马化腾和李彦宏,也同样有这个可能占到这个坑。

这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中国与互联网不可阻挡,有一群人生逢其时。迅速果断卡位。Think big。

3、陈天桥能否再度崛起。

最近传出起点中文网被腾讯间接收购,且交付给之前从起点中文出走、投奔腾讯的吴文辉主理。本来,人和业务都在盛大手里,但没搞定。现在,都到了腾讯手里。让人唏嘘。一个重量级朋友对此评价是,“盛大out了”。

江湖里对桥哥的评价大抵如此。盛大的旧业务基本式微或者出手。大量老人出走。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江湖,如此评价合逻辑。

不过峰兄一直不以单纯的商业成败论英雄。桥哥之前拿起过,后来放下了。我以为这是真英雄。不少人知道桥哥对由其引爆并给他带来财富声誉的网游业务“不待见”。也听说桥哥对传统文化涉入很深。几年前一个老朋友给我看桥哥手抄的经文。

以我对桥哥的了解和信心,不认为能以一般圈内人所相信的所口口相传的相对世俗的原因来解释盛大的“out”。我宁愿相信,这是放下一种方式,再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站起来的尝试。倘若如此,是为真勇气。

周鸿祎上个月重新开始做手机时说了句话,像我这么倔强的人,一定会回来的。套用一下,像桥哥这么有智有勇的人,也一定会回来的。他可能不在乎证明自己能再站起来,我猜测他在乎用另一种方式站起来。

倘若如此,这个圈子里的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或者方法论就会大为改变。

4、BAT能否在下一个5年仍然掌控。

都说互联网让人迷恋之处在于巨头会不断被颠覆。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眼下的巨头们,也确实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麻烦。

但,今天的BAT真的会被颠覆掉吗?我没有立场去预判一个或左或右的结果,但相当怀疑这能成真。

如果BAT真的被颠覆了,那我们将迎来一种不同的世界观。如果没有,那我们还将活在一个传统的世界观里。那就是,先入优势和既有资源是决定性的。更宽广一点讲,一个行业,一种现象,即使它的青春期可能相对长一点,但也终归逃不过宇宙定律的约束。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在一个节点后,神话就不再发生。垄断平台持续控制这个行业,互联网变成一个传统行业,BAT们一直伴随着这个行业老去。不是BAT被颠覆了,而是一个行业没落了。

5、BAT之间谁胜出。

B代表技术,A代表运营和战略,T代表产品。相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业共识。B从技术向产品和运营/战略延伸,A从另一头,从运营/战略向产品和技术延伸。T从中间向两头延伸。各补各的短板。

若干年后,移动互联网、云、智能硬件、大数据大体落定,BAT谁能最终胜出,可能就代表技术、产品、运营/战略这三者各自的势能和延展力究竟如何。

有人会说,BAT谁能胜出可能决定于三个CEO的个人禀赋。可能如此。但我还是倾向于另一个角度,当三个CEO都是各自领域的绝顶高手,都在向彼此学习并吸收行业内最顶尖的大脑补齐短板。那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们各自在最初进入这个行业、认识这个世界时所确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那还是要归结于技术、产品、运营/战略三者本身的基因活力。

当然,其实另一个思路也讲得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境界之不同,全在于个人修炼。

6、周鸿祎如何选择,能走多远。

他在上个月公开了自己的困惑。

“比懂技术、懂产品,可能马云不如我。但他可能更懂领导力,更懂人性。马云可以驾驭更大的事业。2014年我在想,我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继续做行业里的第一产品经理?还是改变我自己?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比如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有两种领导做派,一种是强势型,领导很能干,什么事都有主意,底下人只要照办就行。还有一种是无为而治型,领导越弱,底下人就成长得越好。道理都对。然后我就在想,我应该走哪条路?真的,你不要笑。这对我是个挺大的问题。”

周鸿祎可能的暗示是。做产品经理型的、强势领导的路子,在360和他自己身上可能遇到瓶颈。如果转型成无为而治型的、马云型的路子,存在风险,如果东施效颦,那就还不如在自己的天生特长上继续走深。

能承认这个问题,相当坦诚。这是相当多的CEO,更普遍则是每一个芸芸众生你我他,所必然面临的问题。

做你自己?还是转变基因?这是个哲学问题。不知道周鸿祎会怎样选择,会有怎样的结果。这直接决定360是停留在百亿美金这个量级,还是能再上一层。

可能有一个问题有点参考价值。乔布斯是一个怎样的领导?他在自己的道路上是如何不断突破瓶颈的?

7、电商平台能否主导国际贸易秩序。

最近马云和刘强东都在暗示大概一个意思,电商平台能主导国际贸易秩序,而不是政府。公司或者商业主体的沟通或者交易机制是以单纯而直接的“利润”为驱动和衡量,直接为每一个用户服务。政府的沟通或者交易机制则可能复杂并且更间接。

如果这一论断属实,那对这个世界的管理的格局,可能要大变。是谁为主体来主导世界的交流和交易,“国家”的职能是否会有所进化,谁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

8、互联网的回归和进化。

互联网为最前沿,世界因此而变。但一切传统哲学以及神学能涵盖互联网,能解释互联网。只是,目前的这个工作还没开展。何时能在两者之间建立对应,让我们对互联网以及它带来的一切改变都能高屋建瓴的理解,并且同时借助这些东西给传统的哲学以及神学带来新的诠释和理解。

人类的思维架构体系有可能由此有质的进化。很多人可能因此在追求智慧的路上迈进一步。

在这其中,一个最大的变数就是,当互联网把70亿个大脑链接在一起,把更大数量级的设备链接在一起,这样巨大规模的信息交互和集体进化发生后,会产生怎样的匪夷所思的结果,是否会成一个远超过单个人的大脑智慧的超级大脑。如果这个发生,那将彻底改变人类现在的面貌以及人类整体的进程。一切都将天翻地覆。

不过到目前为止,峰兄还是对天生具有灵性和神性的人类的大脑更有信心。美国某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一次人类大脑模拟。100万亿个神经突触和1000亿个神经元的运作,大脑耗能是20瓦。而使用世界上最省电的超级计算机模拟,需要150万个处理器和63亿个线程,耗能800万瓦,并且比真实人脑慢1500倍。而模拟人脑1秒钟的实时环境识别需要耗能120亿瓦。

换句话说,无论你带上多么强大的智能手环,当你睡醒一觉后,手环告诉你的睡眠质量,永远不如你自己在床上伸一个懒腰所感觉出的睡眠质量靠谱。

换句话说,无论你用多么强大的大数据,采集完所有数据之后,所拍出的电影也胜不过詹姆斯卡梅隆,所谱出的音乐也胜不过贝多芬,所写出来的小说也胜不过托尔斯泰,所得出的物理学推论也胜不过爱因斯坦。

尤其是现在,人类对科技的迷恋无以复加,而忘记了我们的天赋本能之神奇。科技越发展,本能越退化。你想选择哪一个?你是想在口渴的时候喝水,还是想在某个智能硬件告诉你应该进水的时候喝水?

期望我们继续享有作为独立个人的尊严以及自由。



文章来源:孕峰科技

标签:电商互联网周鸿祎BAT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