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什么要把Apple Watch打造成一款“时尚”产品?

 邮箱网  0条评论  4895次浏览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21:25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3月16日消息,在去年秋季的苹果发布会上,Tim Cook 把 Apple Watch 称为苹果历史的“新篇章”,将它放在了与 Mac、iPhone 和 iPod 同等的高度。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但我认为他们只是没有看到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

历史上,当一款开创性的产品问世时,我们总会听到各种的批判的声音。比如在 1943 年,IBM 的 CEO Thomas Watson 曾说过:“全球市场上对于计算机的需求可能只有 5 台。”还有另一个离我们更近的例子,在 iPhone 发布后,微软前 CEO Steve Ballmer 坚称:“iPhone 不可能获得多大的市场份额。”

此类批评所犯的错误在于,他们仅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了判断,而没有看到新产品以及我们所处环境未来的发展变化。就拿 Watson 这个例子来说,1943 年的“计算机”足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确实不怎么吸引人。好在后来作为 IBM CEO 的 Watson 意识到自己预言的错误,引领了计算机的发展。而 Ballmer 就没那么幸运了,iPhone 发展至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微软在这股智能手机的浪潮中似乎慢了半拍。但是我们把 Ballmer 的判断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就会发现他说的其实也没错:初代 iPhone 的价格是 600 美元,仅支持 2G 网络,没有 app,也没有最基本的企业支持。如果 iPhone 一直保持这样,那 Ballmer 对 iPhone 市场份额给出的 2% 到 3% 的预测都算是乐观的了。

然而,iPhone 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其所处的环境也并非是静止不变的。iPhone 消耗流量较大,推动了电信运营商对 3G 和 LTE 网络的投资,而这方面的建设反过来又有利于 iPhone 的发展。而苹果通过 App Store 所搭建起来的 app 生态系统,也令 iPhone 受益匪浅。

因此,想要评估 Apple Watch 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后退一步,看看如今的世界是什么状态,未来的世界又可能会有怎样发展。

世界将会如何发展

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传统的物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变化。比如钥匙就是其中之一,这几片放在包里的金属,不仅能打开我家的房门,还能启动汽车;钱也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不过比钥匙稍有进步,我们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现金进行结算,而现在有了信用卡。但亲手给某人一定的权限,让他们取走我的部分资金(也就是刷信用卡)看起来还是有点奇怪。此外,我们需要开关来控制灯光,需要纸质票来坐飞机或者进入音乐厅,还需要一大堆东西来向政府或工作单位证明我们自己的身份。

在不久的未来,上面所说的这些东西都可能会电子化,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在被软件彻底改变。软件将能够确保某个锁只为我所开,让我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钱,让我无论是在家、在剧院或是在单位,都能通过软件轻松验证身份。

可穿戴设备的重要性

为了彻底实现上面所说的这些功能,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验证自己。智能手机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并不完美,因为你得反复地把它从口袋里或者包里拿出又放回,十分不便。

可穿戴设备则不同,尤其是戴在手腕上的设备。抬抬手对我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会更愿意与周围的“智能硬件”进行交互。因此,我认为在当下,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成为最热门的新技术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二者关联十分紧密,相辅相成。

从理想到现实

想象一下我刚才描绘的世界,到处都是智能硬件,我们通过合适的可穿戴设备就可以与之交互。这样的世界难道不会更好吗?这难道不比我们使用了几个世纪的传统方法更可靠吗?

问题在于,实现这样美好的未来需要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的广泛分布,二者缺一不可,但是这里却出现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智能硬件现在可以和智能手机交互,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使用不便所带来的矛盾会越来越凸显;而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现在仍比较局限。

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之一就是由某家公司推出所有相关的产品。小米现在就在推进这样的策略(尽管它依然是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三星也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发力,希望达到这样的目标。

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问题

但是,三星等众多厂商也面临着一个矛盾,那就是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需要在一起工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但是消费者只有在可穿戴设备可用性够高的前提下,才愿意购买并佩戴。因此可穿戴设备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如何让消费者坚持佩戴设备。

Cook 给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在苹果此次的春季发布会上,Cook 在介绍 Apple Watch 时说:

Apple Watch 是我们创造出的最个性化的产品。你并不只是“带”着它,而是“戴”着它。你所佩戴的物品表达出你是谁,因此我们设计的 Apple Watch 可以满足各个人群不同的品味和偏好。但我们始终关注着你希望从苹果得到什么样的产品,并且使用了非常漂亮的材料。

我们惊奇地发现,苹果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时尚”方面。实际上,这一策略非常实用,让人们愿意将这款产品佩戴在身上。如果是一款工具,人们对于“功能”的期望往往会大于“形式”;但对于佩戴的饰物来说,如果没有好看的外观,再强大的功能也没用。因此对于 Apple Watch 来说,需要设计的就是外观。

这一点是很多批评者没有看透苹果策略的地方。去年秋季的发布会后,我将 Apple Watch 的介绍和 iPod、iPhone 和 iPad 的介绍进行了对比,我发现苹果对 Apple Watch 的功能性没有做过多强调。现在我几乎可以确定,苹果这么做是有意为之,在 keynote 中所关注的主要是产品的外观。我比较 geek,所以我会忽略外观方面,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他们肯定不会忽略这一点。

实际上,在去年的发布会上,Cook 曾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Apple Watch 就是用来佩戴的。它可以全天候在任何场合佩戴。它是一款个性化的科技产品,体现了个人的风格和品味。它将材质同软件和科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而且还十分重视它的外观。

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所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不愿戴着它,苹果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行业中很多人却只是把这种方式看作是与时尚界的联姻。实际上,此类产品如果想要成功只能这么做,别无他法。

此外,除了苹果,我们也很难想象其它哪家公司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能做到如此吸引人,因为这不仅是设计水准的问题,更是生产的问题,在供应链和零售方面苹果是无人能敌的。在苹果零售店试戴手表的体验,是其它厂商难以望其项背的。

一步一步搭建生态系统

苹果在 Apple Watch 亮相时给出了不愿意穿戴设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在今年的发布会上,则更加清晰地展示出这款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尤其是在现实场景中使用的便利性。从现场的 demo 中我们可以看到 Siri、Apple Pay、Uber、带有航班二维码的 Passbook、开启 SPG 酒店房门等功能。这些使用场景都印证了我在本文开头所说的:让佩戴者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交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场 demo 展示的功能都是通过第三方应用实现的。苹果在依靠其它公司来搭建或提供 Apple Watch 可用的智能硬件,这也是苹果利用巨大用户基数所得到的优势,因为苹果不论如何都是能够销售出几百万台 Apple Watch 的,而几百万的用户基数足以推动一个针对可穿戴设备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建立。

当然,与智能硬件互动并不是可穿戴设备的唯一功能(但至少我认为这是 Apple Watch 最主要的一项作用)。手腕也是查看通知和实现“轻交互”的理想位置,我们不必再反复掏出智能手机。这方面的优点将会形成用户的好口碑,进而促进 Apple Watch 的成功,因为 Apple Watch 是一条全新的产品线(在此前苹果的产品中,口碑作用之大最接近 Apple Watch 的可能就是 iPad 的了,因为它也是一款开创性的产品)。

只有苹果能做到

我认为 Apple Watch 可能会比人们预期的更加成功,这是一款只有苹果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苹果才能设计出让消费者如此激动的产品;只有苹果的生产线才能达到如此规模;只有苹果的零售运营体系才能让人们更加满意地试戴并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只有苹果才有足够的用户基数来开创一个生态系统,让 Apple Watch 充分发挥其作用。

当然,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Apple Watch 是一款仍需要改进的产品。我发现很多处 UI 设计得让人困惑,而且 Apple Watch 还必须和 iPhone 绑定,这样对于其应用场景会有一定的限制。此外,苹果还需要时间来发展与 Apple Watch 配套的智能硬件系统,并且解决需要一天一充电的弊端。

我相信这些问题会在不久的将来被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 Apple Watch 也就称不上是一款很成功的产品了)。在此之前,Apple Watch 的主要用途还只能是查看通知。最终 Apple Watch 要实现的,就是成为人们随时随地与各种物品互动的最佳方式。



本文编译自Stratechery,作者Ben Thompson是一位科技评论家,曾就职于苹果、微软和Automattic。



文章来源:36氪

标签:appleWatch时尚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