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皮"创始人中关村再创业

 邮箱网  1条评论  3195次浏览  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 14:29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6月22日消息,“苹果皮”创始人潘泳正在为自己的新项目谈B轮融资。这个瘦瘦高高的河南黄淮学院毕业生曾经在风口浪尖待过。2011年,他折腾出iPod Touch小外套,能使价格不到iPhone一半的产品补齐通话和短信功能,变身iPhone。苹果公司的财报显示,2011年iPod Touch的销量上升了27%,占据了iPod产品销量的50%。

然而,产品的成功并没有保证他一帆风顺。2012年年底,公司严重亏损。他从一毕业就有能力置下车房的华强北新贵,成了蜗居在40块钱一天出租屋里的小北漂。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一夜成名又一夕沉默的少年传奇。潘泳的故事却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带着一群海归博士生来到了中关村,“这一次,不能像过去一样,做来一单就赚一单的钱的事儿了”。

当他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没什么能阻挡他学习,互联网是他最好的帮手

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苹果皮”的故事常被称为一个“专科生”的逆袭。

“我也不掩饰什么,我就是专科生啊。”潘泳耸耸肩。对他来说,“苹果皮”只是他无数奇思妙想中被切实落地的一个:花iPod Touch的钱用iPhone。

这位专科生不爱好好上课,也从来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当他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没什么能阻挡他学习,互联网是他最好的帮手。

他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了解甚至制造出一个成型的产品,往往需要设计、自动化、电子电路等多方面的知识。他长期混迹于各大技术论坛和交流QQ群,不懂就问。很多时候,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对专业人士来说是入门级的小菜,被“大牛”嘲笑的他也继续厚着脸皮。更多时候,陌生人会洋洋洒洒给出详细的解释。

除了经验的交换,对理论的了解也是必须的。潘泳对着关键词,从谷歌扒英文论文。“英语太烂了, 恨不得一半单词不认识,我就查呗,一天只够看半篇。”他咧嘴笑着说。这么半篇半篇地推进着,一年居然也能看完上百篇。

刚做“苹果皮”的时候,潘泳连电路图都不会画。就这样买材料、找资料、上网交流,一天天下来,产品逐渐成型。他吃住都在深圳一个废旧的小仓库,忙活一天,晚上就在一张旧气垫床上凑合睡。床漏气,早上醒来,后背已经贴上地板。他也不介意,“做出东西来”,超过了一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认识潘泳和“苹果皮”是从一则被热转的视频开始的。在那则名为“苹果皮520”的视频里,潘泳兄弟介绍了潘泳在深圳的一所废旧仓库里捣鼓出来的iPod Touch功能外套。

产品击中了互联网时代草根们的心。关于“苹果皮”的QQ群迅速建立起来又迅速满员。他们像潘泳这样,囊中羞涩仍怀着拥有高端智能手机的愿望,并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的方便实现。“什么时候可以买到”是群里每天必有的话题。兄弟两人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生产,代理公司迅速围绕到他身边。

几乎是同时,深圳华强北的商铺里出现了“苹果皮”的山寨产品,更新换代更快,卖得也更好。情势急转直下。他卖掉了车子和房子,砸下全部积累推出“苹果皮”系列的新产品,比如拥有蓝牙功能的“新苹果皮”。然而,孤独研发的脚步跟不上市场,资金跟不上研发,最终都没有了声音。

回顾起来,他意识到“自己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个点子”,更具金钱实力和商业经验的厂家复制起来比自己小作坊式的生产要有优势得多。而自己“家族企业”式的管理也在支持研发和市场规划上显得力不从心。

2012年隆冬,他的衍生科技公司亏损严重,潘泳和哥哥的合作走向了结束。

“苹果皮”失败后他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想做出点儿什么”的愿望又抑制不住了

2014年,北京盛夏,人生地不熟的潘泳一个人在烈日下走了一个小时,来到北京大学一位管理学教授的讲座上。

“我是 苹果皮 那个潘泳,我有一个新项目,想向您请教。”课后,他拿着本子挤进了教授身边的人群。

新项目与大二那年冬天的奇怪发明有关:鼻子动鼠标。寒冷的冬天,躺在被窝里看电脑是无数宅男宅女的梦想,潘泳则落实了它。他把台式机的显示屏挂在脸上方,一抬眼睛就能看到。躺着操作鼠标则成了难题。如果能通过摄像头捕捉鼻子的动作,手都不用出被窝,动动鼻子就可以移动光标就好了。他从网上找到了解决思路:特征识别和动作捕捉技术,并找到了几个共同兴趣的研究生一起努力。最终,这个想法得到了实现,然而功能很不稳定。

“苹果皮”失败以后,这个河南小伙儿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想做出点儿什么”的愿望又抑制不住了。他捡起了这个被搁置的点子。

这一次,没有邀请亲戚朋友加入团队,他转向了线上的伙伴。那几位研究生已经是科研单位和互联网公司的骨干,潘泳说:“加入我吧,我们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2014年8月,潘泳团队带着“脸说”应用,获得了松山湖影视设计创意大赛的一等奖。开着应用,对着手机摄像头说话,表情和声音一同被捕捉,并可以被各种不动漫形象再现。

潘泳是冲着奖金去的,他不能再吃资金短缺的亏了。这次大赛打开了他的眼界。现场的从业者感觉到,“脸说”可以广泛应用于动漫产业。由真人扮演动漫角色,技术捕捉表情动作,更低门槛地制作动漫产品。

在北京,他尽可能地联系可能给自己商业思路上有所帮助的人。那位讲座的教授对他的项目很感兴趣,为他提供了北京大学科技园的一处办公场所,近距离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专科生总裁带着海归博士、从科研院辞职的硕士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2014年年底,一款名为“漫聊神器”的应用上线。使用者可以通过时下流行的暴走漫画形象传递语音信息和自己的脸部表情。

这款应用是潘泳团队的最新作品。广东佳士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潘泳出任公司总裁,不到一个月就获得了1000万元天使投资。在北京大学创业园的一间办公室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专科生总裁带着海归博士、从科研院辞职的硕士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他们各是一方面的专家,我是门门通。”潘泳笑着说。他至今仍保持着逛论坛和看论文的习惯——技术发展太快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放心。有些时候,“土办法”也能低成本地发挥作用。为了建立特征识别的数据库,他们几个连夜加班,搜索存储着千万张嘴巴千万双眼睛,打上标签,包括《万万没想到》每一集的截图。

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审核超过了3周,错过了最易传播的时期。然而潘泳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并没有特别遗憾。这款产品只是技术的试水,他现在想得更多了。

与应用同步推进的还有对于动作和特征捕捉识别的解决方案。扮演者们穿上特殊的设备,即可在绿幕前扮演动漫角色。

“我们不卖设备。”潘泳摆摆手,“这一次,不能像过去一样,做来一单就赚一单的钱的事儿了。”他们出售的是针对每个动漫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较国外产品更加实惠。

曾经爱玩爱捯饬的少年,如今无名指带着婚戒,即将成为父亲。他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像个“老板”了;也清楚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商业上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团队正在招兵买马,创业似乎是可以持续一生的事业。



文章来源:网易科技

标签:iphone苹果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