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与理想
“飞信之死”来自不少用户的臆想,他们对这款产品有感情,因此才会就“短信转飞信”这一功能关闭引发惊慌失措的反应。
“飞信仍将大有作为”则是飞信官方或者中国移动的理想,在辟谣声明中,“短信转飞信”功能的关闭被划归为“移动北京公司的独立业务,因此下线与飞信无关”。
上述传谣和辟谣构成了业界复盘飞信的基调,而飞信官方又为这份基调增加了注解。
飞信强调“飞信定位于满足用户通信+社交的需求,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终端接收,永不离线的社交体验,是中国移动重要的战略业务,未来将利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飞信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为用户提供通信升级新体验”。
有理想是好事,但需要搞清楚飞信的底牌。
于2007年推出飞信,巅峰时期曾拥有用户数超2.7亿,月活跃用户数也超过1亿,彼时足以与QQ分庭抗礼(直到三四年后才有微信的诞生)。
不过现在业界普遍看衰飞信的现状,一如被看衰的米聊、来往,以及死去的MSN。中国移动也已经很久不披露飞信的现实数据。
但根据知名第三方分析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即时通讯软件行业数据来看,2016年4月11日-17日,飞信日均覆盖人数达354万人,网民到达率达1%,排名第四。
这一数据谈不上精彩,因为排名第一的QQ日均覆盖人数超过2亿人,日均网民到达率超过56%。但这一数据也不至于更惨,排名二三的阿里旺旺和微博桌面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767万人/7.6%、481万人/1.3%。
鉴于阿里旺旺与阿里淘宝、天猫电商业务的强关联性和差异性,意味着QQ以下,飞信、微博桌面这样的即时通讯产品“水平相差无几”。
不过,明眼人能看出,这一数据排名实际上基于电脑的软件排名,不包含微信、手机QQ等移动互联网市场。而在这一市场,飞信只能说更惨,因为微信一家独大的局面更恐怖。
之所以数据统计超出常人理解的局面,概因飞信的先天基因。作为一款打通电脑端和短信的业务,飞信构成了最初的移动互联网雏形,彼时移动流量并不发达,直接通过手机登录QQ等社交软件是个高成本且低普及率的事情。
而在PC向移动互联网过渡时期,飞信巧妙地卡住这一位置:降低用户短信资费捕获了大量个人用户;可以用电脑一对多发短信,又成为办公场景最爱。
但随着PC向移动互联网的全面转移,微信、米聊腾空而出,不按条数按流量计费的策略让飞信的优势荡然无存,还彻底打击了飞信存在的要素短信——都不发短信了,还用什么飞信。
但这一阶段,飞信虽然也推出了客户端移动版,但始终无法摆脱短信的束缚,也就无法跨过PC到移动的槛。
理想值几两
那么,不愿意放弃飞信,而又确实想“大有可为”的飞信到底走向何方,这似乎是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事情,站的角度不同,利益也就不同。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指出,中国移动没有好好运营飞信,但其实这份资产对于联通、电信以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优质的:一则在于其品牌和用户基础,尤其是学生市场,该市场受制于流量资费又受益于运营商控制的校园宽带,因此飞信是不错的沟通路径。“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的易信还不如飞信的市场影响力,联通则始终缺失这类互联网业务。”但对于中国移动而言,飞信仍然是个烫手的山芋,至少在思路上还没放开。
在飞信关闭谣言传出后,上海移动官方微博也忙不迭地辟谣称:飞信下线?别逗了,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可以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还能随时随地与好友语聊。接下来手机飞信还有新版本亮相,缤纷气泡、企业通讯录、企业邮箱实时提醒等功能上线,是许多小伙伴所期待的,木有套路,满满的真诚。
从微博营销的角度,上海移动“诚意满满且机智灵活”。但从飞信的业务层面,知名电信研究和IT咨询专家马继华直言:“如果中国移动的飞信真的按这个套路走下去,那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马继华认为,飞信的吸引力就是短信与飞信客户端的连接,但在短信先死的现在,这种吸引力反而成了鸡肋。不论是堆砌市面现有IM功能还是难以割舍PC场景,飞信谈不上成功。“从‘综合通信服务’到‘融合通信服务’,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活下去,甚至活出色彩来,中国移动就必须勇于向自己的过去告别,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发展互联网业务。”
马继华建议:内心清零,从头开始,飞信这个名字也不一定值得保留。他进而说明,模仿微信、QQ的阿里来往没有成功,专注企业市场的钉钉反另辟蹊径,如今企业版微信反而成了跟随者和挑战者。
缓慢的融合通信
以软件思维另辟蹊径之外,业界普遍认为以飞信为代表的运营商主导的即时通信,有更大的路径可以走,那就是融合通信。简单而言,类似于苹果生态,将通话、信息、联系人等各项服务与手机底层绑定,用户打电话、发信息甚至群聊、图片、邮箱等都集合在一个系统内,统一用流量计费而不是像大多数中国用户,电话按分钟、短信论条、流量另算,即便每年提速降费或者推出各种套餐,但运营商把控的沟通业务多年未变。
但这种功能、产品导向显然不是资费导向的运营商所喜欢的,这意味着运营商需要牺牲掉相当大的利润来完成过渡,还要面临互联网企业的直接竞争。不过,无论是政策要求还是产业需求,往融合通信的路上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便飞信没有成功,但中国移动受到微信的冲击持续增大,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总通话分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5%,短信使用量下降10.6%。
融合通信是移动的一项长期计划,今年已经到了逐步上线的阶段。例如年初各家手机厂商开始支持的VoLTE,是通话和视频服务的转变;而接下来短信也将迎来新的改变,开始采用国际标准的RCS协议,这个变化通俗来说就是短信也要开始走流量了,与通话和视频的改变一样。
据内部人士透露,移动已经在跟多家手机厂商谈判,在手机上预装和飞信的native版本,主流大厂都将支持。native版本包含了和飞信的通信功能,会直接替代手机上的短信应用,但名称还是短信,不是和飞信,也不会有圈子、红包等和飞信功能。对用户来说,看不到明显的变化。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