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登录有漏洞?专家:生物特征数据被盗更危险

 邮箱网  0条评论  3570次浏览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 20:05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3月19日消息,凭借一张观众的自拍照,就成功“换脸”破解手机的人脸认证系统。近期,“刷脸登录”存在的安全漏洞,在315维权活动中备受关注。不过,相关信息安全专家认为,比起数据在传输和认证过程中的安全漏洞,后台的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被盗,给用户带来的风险将会更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认证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用户名+密码”已经进化到当前的“用户名+密码+生物特征+活体检测”等更高级、立体的防护体系。面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认证技术,无论是老百姓还是企业,都感到安全系数也随之提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虽然看起来颇为先进,但是一旦有不法分子破解了其中的技术屏障,在获得消费者其他信息的条件下,就可能通过“刷脸”的方式侵害消费者利益。

在人脸识别的安全漏洞被曝光后,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已经预见到了这种风险。360首席科学家颜水成就表示,现阶段人脸认证技术还不能在所有场合做到非常成熟,在涉及个人隐私、财产等重要信息的场景下,建议启用多重认证方式。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也表示,从原理上讲,所有的认证不外乎服务器端与认证端进行信息对比。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旦采用生物特征认证,就会产生特征数据。而所有的生物特征数据,只要进入计算机,就会被转换为0和1的机器码在数据库中储存起来。

“生物认证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脸、指纹和虹膜等。正是这种唯一性,让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但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被攻破,大量的带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被盗取,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这才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谈剑峰说。

在谈剑峰看来,现阶段生物认证技术,其实更适合于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比如门禁、保险箱和银行保险库等。在缺乏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企业不应急于将这类带有安全隐患的技术作为“噱头”来吸引大众。





文章来源:新华网

标签:人脸识别刷脸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