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箱网讯 9月28日消息,今年以来,几家企业之间发生的数据之争——顺丰vs菜鸟、华为vs腾讯、今日头条vs新浪微博,让公众开始关注数据问题,或者说数据垄断问题。
更有不少声音呼吁,要对数据垄断进行监管。但我认为,要谈监管,谈数据垄断,先要明晰,当前是否存在真实的数据垄断。
的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人类社会亦从IT时代进入到DT时代,数据成为未来商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关键命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据被视为未来社会的新石油。大企业之间的数据竞争,某种意义上,正是试图掌握更多的数据,以保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但这可能并非全部的真相。
数据的确是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新能源、新石油。但数据与石油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具有排它性、地域性。某人占有了石油,其他人就无法占有。而数据却并非这样,它具有再生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复制。同样的数据,也能够被不同的企业所拥有。
石油的数量是存量,一旦被消耗,便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而数据的体量却一直在增长,甚至可以地说,我们今天看来是海量、天量的数据,再过几年,也不过只是人类社会庞大数据量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更何况,数据并非是静态之物,数据永远处于动态的增长与不断地扩张过程。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数据化世界,其实仍然只是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在很多领域,数据化远没有开始。而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与深入获取数据方式的创新与迭代,这些往往会带来开创出的新数据世界。
比如几年之前,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滴滴这样的新企业横空出世,也使交通、出行的领域快速数据化。
同样,未来随着物联网、车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完善与连通,这些也将开创出新的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数据。
就此而言,我们当前的社会,远不到有所谓的数据垄断或数据寡头出现的时候,甚至未来可能也不存在这种情况。所谓的数据垄断,可能只是一个神话。
更何况,在我看来,虽然数据的确是数字时代的新能源、新石油,但数据来源的背后是人。是人与人的行为才导致了数据的不断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拥有了人,谁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数据。而且,这样的动态、行为化的数据,才更具有价值。
正是因为人才是数据“能源”的根本。因此,数据并不具有排它性。比如人的爱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餐饮软件等得到。某家企业获取数据的方式,同样可以直接为竞争对手所复制和采取,同样能取得相同的数据。只要你能拥有用户,用户就能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信息。
不过,即使拥有海量的数据,如果不能对数据进行开发、挖掘,其数据的价值也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数据的价值在于能否开发,而非仅仅占有。拥有海量的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为企业的商业带来任何好处。比如大家都知道个人信息、隐私很重要,但在商业上,人的行为方式、偏好,却可能更具商业开发价值,比如你的购物习惯,你的运动爱好等。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质疑,现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个人信息被泄露,导致个人被欺骗,甚至为此付出生命,难道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不重要吗?的确,个人信息安全很重要,但类似这样与数据产业相伴而生的问题,却与数据垄断无关,而与数据被滥用有关。
所以,我们该恐惧的是对数据的滥用,而非企业对数据的海量拥有。如何规范企业的数据采集方式、使用方式,这些涉及数据权利的方面,才是今天人类社会走向数据化、智能化时代所需要着手优先解决的。这方面的问题,由于数据本身具有的开放性、模糊性,无法像实体物品一样,通过清晰的产权界定而快速解决。因此也就意味着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对于数据权利的问题,仍将困扰着社会。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过度遏制数据的采集与流动,这可能遏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增长,坐失发展数据产业的大好时机。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起步阶段,应慎谈数据垄断。对于新经济新业态,还是应呼吁包容式监管。
文章来源: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