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下半场: 深水区竞技 人工智能接棒?

 邮箱网  0条评论  3779次浏览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16:26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12月25日消息,具有“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之称的健康160称将重启IPO。12月14日,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向记者独家确认微医正在进行内部IPO重组的工作。


此前,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美柚、大姨吗、悦美等也曾曝过上市计划,再加上好大夫在线、医通健康、医联等分别在年初及年末获得大额融资,这些消息让互联网医疗行业再起波澜,甚至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医疗将迎来一轮收割季。

不过,在京颐集团董事长李志看来,互联网医疗还远未到收割期。纯粹依赖互联网的模式,目前还很难依靠C端实现盈利。“当一个市场从狂热冷静下来,逐步从务虚到务实,这其实就是一个节奏的变化,也可以理解成下半场,互联网医疗正是如此。目前因为分化比较严重,各家都逐步开始务实,都在找盈利点,而且也倒闭了一批了。”

德联资本合伙人姜阳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之前以流量为核心逻辑的互联网医疗可以称之为泛医疗,目前已草率进入下半场,若不能正式进入医疗领域,解决医疗实际问题,其商业模式将面临极大挑战。在这个逻辑下,包括德联资本在内投资了AI领域,寄望AI助力互联网医疗。

阿里云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唐超认为,从互联网医疗发展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水到渠成。实际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出现,已完成数据积累的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也正在迈入智能医疗赛道。人工智能为医疗行业提供了新的向心力,也为互联网医疗、传统医疗机构、医疗周边产业、投资者等带来了协作的新基础。

冰火两重天

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有1134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成立于2011年之后,其中533家创业公司总计获得了33.21亿美金的投资,平均每家企业的融资额约为623万美金。

芯联达董事长杨宏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从苹果手机发布后, 2011年智能手机占手机市场过半,成为了产业互联网化的临界点。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也给医疗产业带来了新的想象力。

大量资金、资源的也迅速涌入,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也迅速获得巨额融资,很多只要能讲出故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都有资本追捧,其中也不乏诸多上市公司的身影。

如康美药业旗下子公司“康美健康云服务有限公司”推行“互联网+大健康”战略,涉及B2B、B2C、O2O、互联网医疗服务等多项业务;福瑞股份上线“爱肝一生”APP,并提出由旗下的北京福瑞医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医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专业服务于肝病领域,以抗肝纤维化为核心”的战略。

但时间节点到了2016年初之后,互联网医疗企业被传出行业寒冬的消息,资本不再盲目热捧。由于融资难度加大,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出现各种“状况”,包括健康160、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大都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裁员的阵痛。药给力、百度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更是直接退场。

其中,作为“移动医疗第一股”的健康160(前身为就医160)于2015年12月15日正式挂牌新三板,但在这两年中亦是一波三折,被爆出大幅裁员、冻薪等状况。

而自2014年10月成立起,药给力只用了半年就拿到了A轮融资,积累了近100万的注册用户和近40万的交易用户。但2016年5月药给力新一轮融资失败,同时亦结束了其短暂的移动医疗生涯。

从性质看,送药上门是低频需求,据了解,药给力的获客成本较高,免费“1小时送达”的物流成本很高,而且长期维持药品低价。与此同时,医保结算也没有优势,用户实际并不愿买账。在资本看来,药给力自身没有造血能力,自然会被市场抛弃。

具有流量优势的百度医生,也只是在互联网医疗圈中短暂的晃悠了一圈。百度宣布,3月10日起关闭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平台“百度医生”,所有服务将于4月1日前正式结束。根据此前百度医生官网数据显示,“百度医生”已在中国343个城市开通服务,涵盖超过近1.3万家医院,累计服务人数超过900万人次。

“百度医生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盲目追求KPI。挂号是低频需求,但百度医生却将挂号量作为KIP标准,为了指标,靠补贴、买流量等高成本方式实现挂号成交量,忽视用户体验,在盲目追求KPI之下花高价买流量。”一位互联网医疗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另一个为医生服务的医疗平台也是因为盲目追求KPI而倒闭。因为看好互联网医疗这个风口,该公司创始人在2014年底找到一笔天使投资,但一直在盲目烧钱,后续融资不到位,目前已经退出互联网医疗行业。

盈利诘问

在资本寒冬下,行业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冷静期。更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开始在思考,一个互联网医疗公司除了拥有要解决所谓的“医疗痛点”的决心之外,其用户规模和流量能否支持自身商业模式?是否能真正深入到医疗产业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了发展“深水区”,而如何实现医疗产业互联网化,远比提供各种“连接医生与患者”解决所谓痛点更迫切。

德联资本合伙人姜阳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泛医疗”入口格局大致形成,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改变节奏已经开始变慢。泛医疗公司在第一阶段积累流量后,若不能真正进入医疗领域,解决医疗实际问题,其商业模式还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从发展历程上看,互联网医疗企业大多数处于未上市的发展阶段,所专注的领域都相对比较宽泛,精细化程度不高,涉及药业、转诊、减肥、预约挂号、医学检测及服务等医疗领域的各个环节。

与此同时,政策也决定着互联网医疗的走向。如此前因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互联网药品零售试点业务被叫停。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的《征求意见稿》,让互联网医疗再次被热议。《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医疗机构执业规则、互联网诊疗活动监管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规定。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院业务的开展将受到严格监管,扩张步伐受限。

随着格局的变化,各路资本开始对过去一年所投的项目进行筛选,将资金集中在有意义的流量和资源上。互联网医疗也在做深度调整,轻问诊、咨询、挂号等类型企业也在做医疗资源的深度捆绑,并且走出不同的模式。

如微医在近几年通过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建设与医疗资源实现了深度捆绑,另一个方向则是着手建立自有医疗服务体系(全科),向外界传递出深度布局智能医疗的信号。

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微医的科技服务及医疗服务平台均有营收,前者包括为医院建医联体等系统、向家庭销售智能健康终端等;后者则包括线上问诊、线上咨询及与药企、保险公司合作等。

平安好医生则是背靠平安集团,利用现有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资源,走向了保险+健康管理的模式。“平安好医生有良好的保险资源,依靠卖保险产品、定制保险产品实现盈利。这个模式,目前属于线上流量与传统业务结合得比较好的模式。但平安好医生的模式,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无法复制。”李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丁香园的主要业务则围绕医生展开,包括给医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务等,同时还开辟了为医疗企业服务的业务。目前,处方药不能做商业广告,又有宣传需求,而原有的医药代表体系已经土崩瓦解,但让医生了解新药的功能和用法等又是刚需,丁香园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平台,借助网络做正规的学术性交流,并通过E-marketing(网络营销)进行变现。

资本对优质资源集中下注,也推高了单个公司的融资金额。

如3月29日,好大夫在线宣布获得腾讯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这是2017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大一笔融资;12月6、7日,医生平台医联与互联网体检服务平台医通健康前后脚宣布融资情况,前者获得4亿元C轮融资,后者则完成了近2亿元的B轮融资。

此外,微医已确定正在启动筹划IPO,平安好医生也被传出将IPO。在此前,春雨医生、美柚、大姨吗、悦美等也传出上市规划。在12月20日,健康160 CEO罗宁政在发布2018年战略时再次表示,希望在未来退出新三板,在主板上市。在姜阳之看来,现在行业有这样的热度是好事,如果二级市场表示亮眼,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关注一级市场。

不过,李志指出,目前很多拟上市的企业并不是靠互联网医疗部分实现的盈利。“如趣医的盈利也要等到明年。趣医有很多业务具备竞争力,但其不是依靠C端实现的盈利,收入来源也是保险公司,帮助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理赔业务实现收入。”

AI的救赎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家有计划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创始人均表示,初创时期是没有营收甚至亏钱的,需要靠融资来先养活自己,再发展壮大甚至上市,但上市并不是最终目标。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实现盈利中,而随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巨大变化及技术的改变,企业布局也发生变化。陈弘哲以微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称,微医经历了搭建医疗资源网络、连接患者资源的阶段,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智能化的阶段,同时也在继续扩大前两个资源的建设。为此,包括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都在布局智能医疗。

2017年3月份,微医就向浙江大学捐赠一亿元成立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中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2017年7月,阿里健康推出了医疗AI“doctor you”。目前已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达成合作,推进智慧医疗落地。

2017年8月,平安好医生宣布将加大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投入,陆续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打造医疗AI产业链和服务链。另据一位平安好医生负责人介绍,近日平安好医生与云知声合资成立了上海澔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家庭智慧终端。而对于平安好医生上市的传闻,上述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未来的资本动作还在规划中。

在姜之阳看来,目前是由“互联网+医疗”进入到“医疗+互联网”阶段,医疗产业使用互联网,比如远程问诊、远程阅片、远程手术等才刚刚开始,把医疗知识数据化、结构化、智能化,使用互联网工具变得更精准、更智能、更灵活等是这个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团队应该是临床大夫+工程产品化等技术团队+互联网人士的合作为主要模式。

“如一家做FFRCT的美国公司Heartflow,刚刚融到1.5亿美金,产品进入了CMS(内容管理系统),大概每例收1500美金,采用互联网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同时又能不断地积累数据,反过来模型将更加精确,我觉得是医疗+互利网的典型例子。” 姜之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例称。

而投资者出身的唯医创始人刘峥嵘认为,互联网医疗企业走到大数据、AI的领域,实际也不难理解,也理应会走到这一步。就在12月19日,唯医还与阿里云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完成了基础数据的积累,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使得结构化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也能形成智能诊断。未来走向互联网+AI,这也有助于互联网企业实现盈利。”刘峥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

唯医专注于医疗细分领域骨科,为骨科医师提供专业课程及手术视频、期刊、讲义及在线会议直播等医学教育资源,并搭建专业医学互动平台。目前,唯医注册骨科医生有12万,覆盖了全国80%左右的骨科医生人群。

通过医疗教育的大数据,唯医清晰地掌握了骨科医生的临床方向、专业能力、同行评价、学术影响力等临床执业的数据,为精准的患者匹配治疗,以及针对性的医院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另一方面,唯医通过大数据积累,借助智能工具体系,可以以数据为基础,实现精准销售和回溯等,以线下医院为核心,打通产供销链条。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这种与企业方面的合作实际与丁香园的E-marketing有点类似,在目前合规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平台对医生进行精准服务。

事实上,人工智能为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在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图像数据、病例首先通过机器进行初审,再由专家进行复核,效率将提升70%以上。

未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下,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想象空间依旧巨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人工智能AI互联网医疗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