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出膛”:挑战者亦或拓荒者?

 邮箱网  0条评论  5222次浏览  2018年09月09日 星期日 15:26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9月9日消息,几乎在一夜之间,子弹短信成为了即时通讯软件的新贵,产品官方说了很多,字里行间之中,我们没有看到“平台”、“生态圈”这些时下TMT行业内的热词,一再出现的关键词则是“效率”。


8月20日,子弹短信正式推出,一度登上苹果iOS社交榜单与免费产品榜榜首,上线七天吸引54家投资机构,3天内完成融资1.5亿,上线11天总激活用户数突破500万……在米聊、易信、来往等IM前仆后继折戟沉沙之后,又有一款新产品站了出来,这本身也许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有人说,子弹短信要想成为下一个微信,其难度堪比登天,微信筑起的社交关系链,才是真正的护城河,但对子弹短信而言,也许他们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自己的护城河。

“不是一个可以被快速复制的产品”

“让用户迁移需要有一个不可代替的切入点,我们觉得效率是可以打动用户的点。当然如果这个软件只提升了10%的效率,大概率用户不会迁移。但如果提升了100%的效率,这个可能性就很大了”,子弹短信联合创始人郝浠杰说。

从诞生之日起,子弹短信就设计了大量人性化的交互设计,能实现超高的沟通效率,解决人们在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中的大量存在的使用痛点。

其中之一便是语音与文字同时发送的功能,由讯飞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让子弹短信实现高达97%的识别正确率,语音进度条可以随意拖拽,从而保证了沟通的高效便捷。

这些新功能还包括:列表页直接回复消息功能,在子弹短信中,用户无需进入聊天页面,在消息列表页面就可以直接快捷回复消息;而且,消息列表页面支持直接展开多条未读,用户可以直接用语音或文字快速回复。

多端登录完全同步功能,子弹短信支持同一账号在不同手机和电脑端登录,且聊天记录和文件完全同步,避免了资料散落在各个设备内而进行繁琐的转移操作。

相比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子弹短信至少拥有10余项差异化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几乎都瞄准了一个共同的焦点——效率。

针对子弹短信的产品创新,有媒体评论道:“微信虽在社交聊天软件上一骑绝尘,但由于它的功能过于繁杂、玩法过于多样,因此其在沟通效率上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信息交互需求非常大的用户,微信用起来并不顺手。而子弹短信则抓住了这个痛点”。

这种“微创新”能够被快速复制吗?有媒体曾记录了这样一段有趣的事实,2010年底,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聚餐中,雷军提及腾讯时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但在8年后的今天,即时通讯软件市场却面临着一个不一样的格局。

“微信是一个有10 亿日活的软件,每做任何一个改动都需要异常谨慎。需要提升微信使用效率的一般是好友众多、工作繁忙的人群,但这部分人群在微信的体量里也只是一小部分。一些功能点,有些用户已经喊了好几年了,但微信一直没有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郝浠杰透露。“在效率提升上,子弹短信还会有很多改动,之后会陆续放出,子弹短信在做的事情其他通讯平台目前都没有做,所以存在不可替代性,而这也决定了子弹短信不是一个可以被快速复制的产品”。

很多互联网流行产品的成功,现在回过头观察几乎是一个毫无逻辑的过程,但成功本身似乎也创造着逻辑。

2010年,当Facebook、Twitter早已占据相关领域头部地位时,Insta-gram的推出几乎不被看好——一个单纯只能发方框图的社交软件会有自己的市场吗?然而,在推出4年多以后,2014年初,Instagram在美国移动活跃用户上已经超过Twitter。

Twitter联 合 创 始 人 Evan Williams随后在一篇博文中说到,In-stagram真的比Twitter更大了吗?并不是,它们只是不同。一个非常私密,另一个无比开放。一个聚焦在照片上,另一个则是观点。他们都很大,而且都在成长。

国内的即时通讯软件市场当前也面临着类似的格局。毋庸置疑,对于所有想进入这个市场的产品而言,至少目前而言,微信还是这个行业里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山,但随着微信成长为一个越来越“臃肿”的庞然大物,这个市场也逐渐诞生出更多细分的机会。

在子弹短信之前,已经有产品切分出了其中的空间。尽管带着“原罪”,陌陌已经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站稳了脚跟;尽管被无数白领咒骂,钉钉也在2B企业级产品上开拓出了自己的领地。

不仅仅是“用起来特别爽”

面对还未“满月”的子弹短信,将其拉到与行业巨人同一个标准下做过多的比较,目前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观察这一产品自身的定位和进化,更能帮助我们预测它的未来。

郝浠杰眼下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已有的注册用户能够继续留在子弹短信。曾有部分用户反馈,因为好奇下载了子弹短信,但也由于界面过于简洁、没看过发布会不了解如何操作,扫了几眼就没再打开甚至卸载。

郝浠杰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子弹短信团队在一周内加班赶出了一个使用教程,在软件首次打开时,引导新用户正确使用。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量级,版本的更新迭代显得格外关键,也是留存用户的重要手段。郝浠杰计划未来一周至少更新两个版本。目前子弹短信人员最多的部分是研发团队,每天都有新人加入团队。

按照既定的大方向,子弹短信目前更多的聚焦在沟通效率的提高上,通过交互功能的优化,帮助那些有大批量、高频信息处理需求的用户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用子弹短信的话说,“用起来特别爽”。

在知名科技媒体人张鹏看来,子弹短信遵循的是一种“导弹型思维”,导弹会在发射出去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自身路径,直至击中目标。而不像炮弹,在发射出去的一刹那,就已经决定了结果。

子弹短信未来有机会催生出数量众多的“微创新”,吸引大量的细分领域用户,也有可能产生某种革命性的创新,例如,借助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一些办公场景下的事务性工作,也许能够主要由机器主导完成,结合子弹短信的即时通讯功能,将有机会衍生出新的应用空间,让办公和沟通更为智能,更少“痛苦”。相信在市场给予的足够创新空间下,子弹短信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意想不到的裂变。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

标签:子弹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