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滴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邮箱网  0条评论  4803次浏览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21:13

分享到: 更多
中国邮箱网讯 2月15日消息,今天,滴滴传出一则重磅信息:滴滴将于2019年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整体裁员15%,涉及人数2000人左右。而就在前天,有媒体曝出滴滴出行2018年财务数据,据该数据显示,滴滴出行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


由此看来,滴滴出行当下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2018年9月7日,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曾在内部信中提到,滴滴自成立以来从未实现盈利,6年来累计亏损39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2018年上半年就亏损了40亿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截至2018年底,滴滴的累计亏损额度已经超过450亿元。

不少媒体认为,滴滴亏损的原因是滴滴对司机的高额补贴,以及去年8月底顺风车停运之后整改产生的新成本,但事实可能并非完全如此。补贴和整改确实影响了滴滴的业绩,但它们的杀伤力被夸大了,而这种公关式的说辞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问题。

市场留给滴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

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遭遇寒冬,一大批公司出现倒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ofo,目前这家公司基本已经进入清盘倒计时阶段。

共享单车行业崩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共享单车是增量资产。在共享单车盛行之前,自行车已经从中国大城市渐渐消失,而共享单车企业必须花费巨额成本用来购买单车、全面铺货,后续还有维护、管理、折旧、报废等成本。这是一种重资产的玩法,成本极其高昂,它其实不应该成为当代风投资金青睐的资产类型,只是机缘巧合,赶上了宏观经济的恰当时点而已。

但是网约车产业作为共享经济的另一分支,其实与共享单车在内涵上有极大不同。网约车核心业务不是增量资产,而是存量资产的盘活,因此网约车更能代表共享经济的主旨。

从商业逻辑上来说,网约车企业并不需要走重资产道路。理论上,所有的网约车最好都是车主自有,这样一来,购车、保养、油费、折旧、报废,这些成本都与网约车公司无关,这将极大地降低网约车企业的运营成本。

商业逻辑上看起来,网约车比共享单车要靠谱很多,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滴滴做得可说不上好。6年亏损450多亿,而且盈利仍然遥遥无期,这样的公司即便商业逻辑成立,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早些时候滴滴曾公布2017年的数据,当时的数据显示,滴滴全年亏损额只有25亿元,当时不少乐观派认为滴滴将在2018年扭亏为盈。但是,在2018年9月程维披露的数据中,滴滴2018年上半年就亏损40亿元,这样的数据让外界大跌眼镜。

2017年滴滴补贴181亿元,亏损25亿元,而近日流传的数据是,2018年滴滴补贴113亿,亏损109亿。补贴越来越少,亏损越来越多了,这是为什么?用补贴过高来解释亏损问题显然逻辑不通。

至于整改导致的成本激增,其实也无法说明滴滴去年上半年40亿元的亏损。因为滴滴顺风车是在2018年8月27日停运的,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引发的整改成本出现在下半年,上半年的40亿元亏损显然与此无关。

滴滴为什么要用这种明显有BUG的说辞来解释巨额亏损?这显然是想用少量事实来掩饰某些它不愿意被公众关注的东西。

那么,滴滴想掩饰的究竟是什么呢?

2

由于滴滴不是上市公司,外界无法获知其内部的具体情形,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一些公开资讯做一些推论。

首先,2018年美团的部分城市开展了网约车业务,滴滴美团在上海展开激烈的补贴大战,这可能会是滴滴去年补贴总额破百亿的原因之一。但是,去年的补贴大战只限于个别城市,规模与前几年的全国网约车补贴大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场局部战役的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因此它不会是造成滴滴巨额亏损的关键因素。

更令人瞩目的是2018年ofo的大溃败,但滴滴究竟亏了多少钱却是个谜。

滴滴是ofo较早的投资方之一,滴滴系曾一度在ofo占据多个高管席位,但随后双方交恶。去年的退押潮让ofo资金链崩溃,这家公司现在几乎已成死局,而滴滴在ofo的持股高达25%以上。以ofo的体量来估算,滴滴在ofo上的投资亏损相当巨大,因此这一条很可能是滴滴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但滴滴对此讳莫如深,缄口不言,实际亏损额度外界无从得知。

整改当然也是滴滴业绩亏损的原因之一。在停运之前,滴滴顺风车是滴滴出行最赚钱的业务板块,但由于存在安全漏洞,滴滴顺风车至今未能恢复上线,这是对滴滴业绩的一个重大打击。

尽管滴滴整改已经快半年了,但滴滴顺风车恢复上线依然遥遥无期,可见整改结果并没有让监管部门满意,至于市场满意度更是无从谈起。

滴滴礼橙专车目前也没有做到市场最佳,曹操、神州等专车公司让滴滴的专车业务存在极大的竞争压力,而专车由于定价较高,走的是高端精品路线,业务量能方面恐怕也不太乐观。专车业务虽然毛利可观,但它不可能支撑起滴滴的估值。

滴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自营车领域,即购买汽车、招募专职司机运营。这其实是走回了当年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老路,而这条路显然没什么前景,出租车公司真要是大有可为,也不至于被网约车公司掀翻在地了。

自营车未来很可能成为滴滴在商业布局上的重大失误,因为它在走共享单车的老路。所谓共享经济,关键在于用轻资产模式将闲置状态的存量资产盘活,其天然就是与重资产模式矛盾的,但是滴滴在自营车领域涉水已深,即便现在想回头剥离资产也是极难的事情。共享单车因为重资产模式已经全盘崩溃,如果将来滴滴出现致命危机,很可能还是出在这个方向上。

滴滴的扩张过快也对企业经营是一个巨大考验。

2018年1月,滴滴收购了巴西99;

2月,滴滴和软银合资,进军日本网约车市场;

4月,滴滴进入墨西哥市场。

这个布局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扩张过快也有很大麻烦。之前共享单车领域的实践结果是,没有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海外扩张是有意义的,它们所有的海外扩张最后都成了企业资金链的催命符。简而言之,海外扩张都加速了它们的死亡。

网约车的具体情形与共享单车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种扩张不但非常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而且会对资金链产生巨大压力。像滴滴这种靠烧钱烧出来的公司,如果资金链持续紧绷,则相当于坐在了火山口上。

在中国,滴滴是一家奇葩的公司,因为它是BAT大佬们唯一共同投资的公司。但是这个局面是怎么产生的?其实是因为当初网约车补贴大战烧钱实在是太过离谱,导致连中国顶级富豪都烧不下去了,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但是妥协之后,滴滴的身份其实也很尴尬。目前各路江湖大佬对于滴滴的困局都保持笑而不语,潜台词是“滴滴确实需要救援,但是凭什么是我出手而不是你来呢?”

这是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形势。

滴滴6年来烧掉了一级市场投资人400多亿人民币,至今还是这样一个局面,再想从一级市场融资是很难了。而滴滴原有的上市计划已经被顺风车安全事件打乱,如果它不能迅速回到IPO通道上来,那么显而易见的是,滴滴的前景愈发凶险,这辆狂奔的网约车随时可能翻到沟里去。

前不久,哈啰顺风车悄然上线了。在这里,阿里系资金对于网约车市场前景、对于滴滴的前程,都算是都表了一个态。不要小看哈啰顺风车的杀伤力,它背靠阿里这棵大树,几个月之间已经让网约车市场有了巨大的变化。而哈啰顺风车给滴滴带来的业务压力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它释放了一个信号:阿里系要另起炉灶做网约车了,它显然不太可能继续给滴滴投钱。

这个江湖有句俗谚,叫“趁你病,要你命”,哈啰顺风车这个后来者很可能成为滴滴的掘墓人。

3

大洋彼岸,滴滴曾经的老对手Uber,2018年的形势有所好转。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消息,2018年一季度Uber实现了24.56亿美元的盈利。尽管二季度又亏了8.91亿美元,但综合下来Uber在2018年上半年共盈利了15.65亿美元。

Uber目前也没有上市,以下数据只是Uber定期向投资者提供、并未在政府的公开文件中披露。

根据Uber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Uber的营收25.88亿美元,同比增长70%,订单金额为1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55%,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亏损为3.04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期减少49%。

Uber出现这些向好迹象与其战略大调整有密切关系。

Uber于2018年初将其东南亚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Grab,还将其俄罗斯业务与另外一个竞争对手Yandex.Taxi合并,这种调整使其获得了3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并在2018年一季度获得了盈利。

此前的2017年全年,Uber实现了77.78亿美元的总营收,而2018年上半年,Uber的总营收为53.89亿美元,达到了去年的70%,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8亿美元,同比增长63.3%。预订总额为1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除此之外,Uber还拥有像UberEats这样快速增长的新业务。Uber曾表示,UberEats正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未来一年收入将突破60亿美元。

业绩数据上来看,并不能说Uber比滴滴强多少,毕竟Uber自2009年正式运营以来,亏损金额已高达110亿美元。不过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Uber已经先于滴滴调整战略,全面收缩战线,回归核心主业。

在过去的十年中,Uber获得10多次融资,总额超过170亿美元。2017年10月,软银和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投资的90亿美元战略投资是Uber获得的最高额融资,而截至2018年6月底,Uber账面上还有73亿美金的现金,但即便如此,Uber也已经很难再从一级市场融资了。

从今天最新的消息来看,程维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收缩战线,回归主业了,只是这个时间节点来得实在有点晚。

4

结语

滴滴将2018年的巨亏归结于补贴和整改,这是一句半真半假的话。补贴和整改确实是滴滴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但它们还没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它们被有意夸大了,其目的就是想掩饰别的深层次问题。

与补贴和整改相比,滴滴更大的失误在于,过去跑马圈地的6年中,滴滴战略出现重大偏差。滴滴一直忙于布各种局,忙于铺各种摊子,导致在共享单车、租车、自营车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些投入要么出现巨亏,要么回报寥寥。如何公布这些亏损是一个技术活,而滴滴将原因归结于补贴和整改,这种看似高明的公关行为其实是存在重大bug的。

但是,滴滴没有别的路可选。滴滴是一家靠烧钱烧出来的公司,它的立业基础不在于业务能力,而在于融资能力,一旦它无法继续融资,这家企业也就走到了生死时刻。因此,即便这种说法有bug,滴滴也必须要饮鸩止渴的。

新经济公司的一个基本套路是:先弄出一个新概念,然后就是左手从资本市场上圈钱,右手在行业市场里跑马圈地,然后在三五年内尽可能多地快速融资,最后冲刺上市,让二级市场买单。那些在共享单车领域做慈善的人是这样想的,滴滴也是这样想的,只是现在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上的热钱越来越少了。

共享单车已死,网约车现在也进入了生死时速的紧要关头,滴滴作为中国网约车最知名的公司其前景将会如何呢?

Uber十分了解资金链的紧迫性,因此去年该公司CEO就曾表示,Uber将于2019年进行IPO。尽管Uber过去几年中的估值曾经有非常剧烈的波动,但其关注度依然很高,现在闯关上市还来得及。只是由于其增速放缓,即便IPO闯关成功,其估值能保持在何种水平依然是个未知数。

而摆在滴滴面前的形势其实更加严峻。

一级市场已经不太可能继续给滴滴融资了,而以滴滴的烧钱能力,现有的存量资金恐怕维持不了多久,如果滴滴在未来一两年内不能顺利上市,则很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土崩瓦解。但是现在的滴滴要想冲刺上市又谈何容易?顺风车整改半年了,迟迟未能恢复,两条人命的魔咒让滴滴在整改道路上步履蹒跚。

市场留给滴滴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标签:滴滴

我的评论:

请  后发表评论。